高手诊脉都能发现什么?

小编导读
脉诊作为中医学十分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 , 一直以来备受专业人士的重视 , 对于一般人来说还充满了神秘感 。 那么 , 中医通过脉诊能够发现人体的哪些奥秘?脉诊对于中医辨治过程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在脉诊方面具有独特建树的许跃远教授为我们一一解析 。
(一)辨别病情 , 判断证候
脉诊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疾病和其病理特点 , 例如:数脉主体内有热 , 迟脉表示身寒、代谢低下 , 细脉表示人体机能低下 , 脉滑、脉宽、脉实为实证 , 脉小为虚证 , 脉之结代、脉促表示严重的心律失常 , 浮脉主表、沉脉主里等 。 糖尿病的脉象为动脉加左尺脉浮位出现涩脉 , 临床上根据左尺脉涩的程度 , 基本可以推断糖尿病病人血糖指标的高低 , 还可以判断临床用药治疗效果等 。 痛风病的脉象相似于糖尿病脉象 , 根据左关脉脉晕点及脉力的大小 , 基本可以判断痛风病的尿酸指标和用药治疗效果 。 在排除心脏疾病的情况下 , 了解脉动次数可以推判体温的高低 。 根据脉搏的力度 , 也基本可以准确推断血压的高低 , 有时其结果与血压表测量相差不多于5mmHg(当然候脉测血压有时是有难度的 , 特别是遗传性高血压的弦脉) 。 也可根据浊脉的程度了解血脂的高低 。 因此 , 通过脉象可部分替代检验仪器与繁琐的抽血等 。
高手诊脉都能发现什么?文章插图
(二)脉诊与病脏定位
通过对人体植物神经和血供分属的脉诊研究 , 重新认识寸口脉脏器的分属 , 发现脉诊的感应范围涉及全身 。 按新寸口分属候脉可准确感应出疾病脏器的所在 , 病灶在脏器的位置、大小、形态、病理性质等 。 在一定程度上不逊色于X 线摄片、B超、CT、磁共振等 。
例如:脉浊、右关脉沉 , 指下出现小肝样脉晕为脂肪肝 。 脉弦、左右关脉沉 , 指下出现小肝样脉晕并有一种纱布纹的感觉 , 为肝硬化 。 一侧关尺脉的独实有力 , 为同侧肌张力过强而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 双寸脉中下部位出现边脉 , 为颈筋膜性颈椎病 , 出现条索为肌痉挛性颈椎病等 。 单侧寸脉中下1/3位置出现边脉 , 为同侧肩周炎等 。 临床上 , 脉象有替代现代化诊疗仪器的作用 , 但就方便程度来说 , 候脉内窥人体 , 感应人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疾病与证候的灵便性 , 是现代化仪器难以比肩的 。
(三)阐述病机
通过对脉象的推断可以了解疾病的病机 , 例如《伤寒论·脉法》就有通过脉象来了解病机的提法 。 其曰:“脉浮而紧 , 浮为风 , 紧为寒 , 风则伤卫 , 寒则伤荣 , 荣卫俱病 , 骨节烦疼 。 ”即是通过脉象浮紧原理来反证骨节烦疼的病机 , 提出骨关节的疼痛是由风邪袭表 , 导致上呼吸道、扁桃体炎症 , 直至荣卫俱病、免疫紊乱而致病 。
(四)指导治疗
中医诊病用药 , 脉象起决定性作用 , 特别是在临床症状一时难以清楚的情况下 , 以脉诊病非常重要 , 脉证合参更是前贤所倡导的方法 。 通过脉证合参 , 我们能明辨病机 , 确立治疗原则 , 选择合适有效的方剂和药物 , 达到最大疗效 。 例如张景岳所言:“如外虽烦热而脉见微弱也 , 必大虚也;腹部虽胀满而脉微弱者 , 必胃虚也 。 表面上病人外观烦热 , 这是表面现象 , 而真正病因在于虚;表面上病人腹部胀满并烦躁不安 , 但从脉上分析 , 是消化不良 , 是人体脾胃运转机制不强 , 为脾虚证候 , 通过温补脾胃则二病皆得有效调治 , 而现代医学的“肠型感冒”与此类似 。
有时我们可根据新寸口脉脏器定位 , 一步到位做出诊断 , 迅速把药物用到病人体内 , 使病人得到更快速的治疗 。 例如:脉数、双寸脉出现滑动的脉晕点 , 左关脉强 , 为扁桃体炎 , 临诊时迅速以清热解毒调治 , 病情立刻缓解 。 如脉滑数 , 左关脉如黄豆 , 多见淋巴结炎 , 可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 再如甲状腺亢进疾病 , 病人多有心慌、易怒、易饿症状 , 一时许多医生难以诊断 。 通过候脉 , 病人出现双寸脉中段甲状腺脉晕点 , 可立即做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 , 给予抗甲亢药物治疗 。 当双寸脉晕点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情好转或病愈 , 而整体脉的由快变缓只是临床证候的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