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话多的人,往往会有这2种不好的结果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说过:从小到大 , 凡是话太多的人 , 第一个伤元气 , 身体不会好;第二个 , 人家听了就讨厌 。 其实 , 这就是话多的人 , 容易招致的两种不好结果 。
我非常赞成他的这个观点 , 因为从多言到少言 , 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标准 。 就如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最后一句话所写: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 , 然后保持静默 。
老祖宗留下的处世忠告 , 也告诉我们:沉默是金 , 多言招祸 。 为什么说话多伤元气 , 还讨人厌呢?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分析!
文章插图
第一:寡言养气【曾仕强:话多的人,往往会有这2种不好的结果】中医非常讲究“气血” , 而精气神又是人体的“三宝” , 若是其中一方亏损了 , 就会影响人整体的精气神 。 所以说 , 养气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 比如说 , 孟子说自己善养浩然之气 。
寡言养气 , 寡视养神 , 寡欲养精 。 人少说话就可以养气 , 少用眼、少看东西就可以养神 , 节制欲望就可以养精 。 平时话很多的人 , 表达欲望很强 , 图了一时的口舌之快 , 但大伤元气 , 不利于身体健康 。
文章插图
曾国藩早年的时候 , 话很多 , 还爱开玩笑 , 其实这也是心性浮躁的表现 。 他经常参加各种交际应酬和饭局 , 还与朋友促膝长谈 , 经常一聊天就是一晚上 。 这样一来 , 他的元气大伤 , 没多久就生了一场大病 , 卧床不起 。
吃一堑长一智 , 他之后很注意养生养气 , 还特别在“修身十二条款”中写道:
养气:气藏丹田 , 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 时时当作养病 。
如果某一天说话多了 , 曾国藩也会在日记中记录下来 , 然后提醒自己以后要“戒多言” , 进行深刻地自我批评 , 最终慢慢改掉了话多的毛病 , 变得大智若愚 。
《易经》云:吉人之辞寡 , 躁人之辞多 , 即:贤明多福的人 , 往往话很少;急躁少福的人 , 往往话很多 。 可见 , 少说话 , 就是养气血、养精神 , 积累福气;反之 , 不断说话 , 就是丧失元气 , 最后折损福气 。
文章插图
第二:祸从口出古人云“口者 , 心之门户” , 口占据着两种欲望——吃东西、说话 。 但是物极必反 , 吃太饱、说话太多 , 都会给自己招致祸患 , 所以古人说:饭吃七分饱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还告诫世人:病从口入 , 祸从口出 。
一个人 , 能够管控好自己的嘴巴 , 少生病、少招祸 , 这样就会减少很多麻烦 。 所以 , 《醒世恒言》告诫大家:舌为利害本 , 口是祸福门 。
老祖宗留下的俗语 , 说得更加严重:人生丧家亡身 , 言语占了八分 。 即:家破人亡的灾祸 , 说话不当心往往是主要祸根 。
文章插图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去翻阅一下历史就可知晓:苏秦能说会道 , 最后也是因为能说会道丢了小命;韩信在刘邦面前夸夸其谈、居功自傲 , 最后被诛灭三族;杨修老爱在曹操面前显摆小聪明、话很多 , 最后被诛杀 , 等等 。
曾国藩一辈子爱读历史书 , 他得出一个结论:自古以来 , 凶德导致失败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长傲 , 二是多言 。 丹朱不像他的父亲尧 , 一是骄傲 , 二是奸诈好讼也就是话多 。 古今有名望的权贵 , 大多是因为这两方面家败身亡的 。
文章插图
- 缺钙会造成很多的危害,这些蔬菜含钙量比较高!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坏人选择对女大学生下手?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 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白血病,藏在生活中的3个原因,不容忽视
- 有种肝炎早期没有症状,往往发现时已经肝硬化或肝癌……
- 阳虚往往伴随着痰湿,痰湿体质有什么表现?
- 心梗的“敲门声”,往往是这4种迹象,一旦发现,立即去医院
- 肝功能较强的人,早晨身体往往会出现“好现象”,希望你全占
- 酸笋|较真丨螺蛳粉的“灵魂”酸笋,是没营养、致癌物多的“垃圾食品”?
- 疾病|高血压并非静悄悄!患高血压的人,往往有4个特征,需重视
- 健康|心脏健康的信号,往往是这5种表现,你占的越多,说明心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