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毓璜顶医院运动医学科徐强:守护运动健康,打造特色康复模式( 二 )


徐强主任介绍说 , 很多人习惯性将肩部的疼痛统称为“肩周炎”并盲目通过刻苦爬墙和甩肩膀锻炼来调节 , 殊不知这样有时反而会加重病情 , 以手术取代锻炼 , 给患者最精准而高效的治疗是徐强和团队通力协作的结果 。
以肩袖损伤为例 , 徐强主任介绍说 , 大部分病人是退变所致 , 是由于肩袖、滑囊反复受到损伤 , 组织水肿、出血、变性乃至肌腱断裂而引起症状 , 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 , 但因其表现也是肩部疼痛 , 经常会被误诊为肩周炎 。
通过关节镜可以对关节内的结构和受损情况进行全面观察 , 由此寻到肩部疼痛的“元凶” , 再对症治疗 , 徐强和团队帮很多患者解除病痛 。 帮助认识和辨别疾病只是关节镜的优势之一 , 关节镜手术创伤小、风险小、疗效好、恢复快 , 省钱又减痛 , 是关节患者的首选 。
从膝关节到肩关节再逐渐拓展到肘、腕、髋、踝等各个部位 , 关节镜微创术手术被徐强和团队用得越来越熟练 , 他们又将目标瞄准了更多领域 。 “关节镜微创手术只是手段 , 不是唯一的方式 。 “对于关功能丧失的关节 , 徐强和团队又钻研起了人工关节置换 , 并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
近年来 , 随着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研究日益深入 , 因取材方便、制备简单及可吸收等特点使其在各类组织缺损尤其是骨软骨缺损修复方面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经过一系列研究 , 徐强和团队发现富含血小板血浆组织在半月板缝合、交叉韧带缝合和肩袖损伤及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等方面作用明显 ,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已逐渐应用到临床诊疗中 。
烟台毓璜顶医院运动医学科徐强:守护运动健康,打造特色康复模式文章插图
徐强(左三)团队在查房
全过程介入 , 打造“医生+康复师+患者”三方联动新康复模式
早期为竞技体育服务的运动医学科是为运动员伤病防护、治疗和康复的闭环模式 , 因而有机会介入到运动损伤康复的全过程 。 从特殊群体服务走向大众 , 徐强和他的团队也将运动医学科的“闭环管理”理念应用于康复治疗中 , 着力打造“医生+康复师+患者”三方联动的新模式 。
在徐强看来 , 康复不应该单纯只是术后的补充环节 , 康复师只有了解前期手术模式和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整体情况才可能给出更精准的康复治疗方案 。 而专业的运动医学科医生不仅要保证手术的质量 , 术后康复过程中的问题追踪和适时指导也不可或缺 。
2018年 , 徐强从以色列学习归来 , 以此为基础 , 日前 , 徐强及团队与高新区一家医联体分院合作 , 让康复师参与到术前的手术评估 , 并及时跟进了解手术情况 , 结合术中肌腱的缝合位置、强度 , 随时调节康复的力度 , 给出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
而对于有康复需求的患者 , 在术后3-4天达到出院条件后 , 会“无缝衔接”转入分院进行康复训练 。 针对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康复师会第一时间与手术医生取得联系 , 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 并随时调整康复方案 。
“这个模式是三方互相合作、监督和促进的产物 , 能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 “徐强主任称 , 患者在家康复往往因为疼痛难忍而中途放弃 , 丧失了最佳康复时机 。 目前条件下 , 专门的运动医学科康复师很少 , 无法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 医生参与、康复师运用专业知识为患者双重“保驾护航”的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
“玩游戏”都不忘练手的他还想走出去参与更多运动指导
医学发展到今天 , 早已经过了单兵作战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 , 多学科协同作战才是更适合的发展模式 。 对徐强而言 , 不断精进个人技术才能带领团队走的更远 , 但这之外的团队梯队建设也必不可少 。
在狭小的关节腔内游走 , 从医多年徐强练就了一手娴熟的缝合技艺 , 在肌腱、骨头间自如穿梭 , 看似帅气又拉风 , 但实则对术者是极大的挑战 。 每次缝合至少需要8-10根线 , 多年下来徐强的强迫症始终没停过 , 术后总要反复回顾手术细节、多次复盘才能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