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做“最好的”患者和家属?

题记:任何内科疾病的发生 , 你本人心境和生活方式至少占到40% 。 借用上海糖尿病专家高鑫医生说的:
我非常提倡患者和家属之间交流饮食起居和养生保健 。 但是大家交流只能局限于这些方面 , 交流诊断治疗用药的专业问题 , 这是“大忌” 。
因为就有某位患者在候诊时和人闲聊 , 吃了别人推荐的药 , 造成了低血糖 。 这药别人吃了是对症下药 , 你吃了就是适得其反 。 即使一个糖尿病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也是百人百面 , 诊断治疗用药也是因人而异地对症下药 , 甚至还要“因材施教” 。
那么 , 这个理念用到任何慢性病上面都是一样的吧!
如果大家不嫌弃我“碎碎念”的话 , 就听我分享我亲身经历的一些人和事 , 所谓“佛渡有缘人” 。 我保证我叙述的100%是事实 , 我相信认真阅读以后也会给读者一点积极有益的启发 , 甚至在你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 , 给你点燃一点希望 。
我为什么要做“最好的”患者和家属?文章插图
2000年初开始 , 我父亲反反复复的腹疼 , 明明是胆结石却被误诊“胃炎”(事后看来误诊的造成患者和医院各有一半责任 , 纠结这些没有意义) 。
直到2001年夏天某个晚上 , 他因为剧烈的腹痛急诊入院 , 才被确诊为重症胰腺炎 , 直到此时才发现胆囊上有很多结石合并胆囊炎和脂肪肝 。
在当时的时代一纸病危下来 , 并马上关进重症监护室 , 然后是第二张病危通知书 , 第三张病危通知书 。
好在那个年代医患关系和谐 , 许国铭教授率领的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实力也很强大 。 我们医患双方齐心协力和病魔展开了殊死搏斗 , 那时候的上海还没有翔殷路隧道 , 普通百姓也没有私家车 , 我们家属每天顶着三伏天的烈日 , 骑着自行车在嫩江渡乘轮船过黄浦江往返医院 , 每天准备好多现金存入账户中 。
十来天后父亲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 , 整整十天的滴水不进 , 人瘦成了非洲难民 , 每次输液扎针就像在捅蜂窝煤——完全找不到可以入手的地方了 。 但是他毕竟在普通病房一天天地好转起来 , 慢慢开始能够正常进食了 , 能生活自理了 。 那时挂完了一天的盐水之后 , 自己下楼去医院的花园里边散散步看看夕阳 , 成了最大的幸福 。
终于在初秋时节 , 我们差不多在医院里待了一个月左右 , 我们顺利出院了 。
出院那他自己拎着洗漱物品 , 走出病房大楼他看着秋高气爽纯净湛蓝的天空 , 无尽地感慨:哎呀!
【我为什么要做“最好的”患者和家属?】整整一个月了 , 我终于要回家了呀!我一度以为自己再不能走着出来 , 要被横着抬出去 , 我是回另一个“家”了 。
但是但是 ,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 出院时医生严肃地告诫我们 , 接下去的几年中 , 在饮食起居上要严格把控(不能摄入任何油水) , 并且找一个适当的时机来做胆囊切除手术 。
于是在之后长达整整三年时间里 , 他除了蒸的煮的其他一切食物都不能吃 。 只能吃蒸芋艿蒸山芋八宝粥煮青菜这样的食物 , 那几年每次出席别人的红白宴席 。
面对桌上五颜六色喷香的美食 , 他只能默默地坐在一边吃碗白米饭和喝杯白开水 , 听着别人家长里短 。
这样的饮食整整hold了三年以后 , 才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 。
一年后 , 又发生了一件让人非常惊喜的事 , 因为出院以后 , 他知道自己肯定是要摘除胆囊 。 所以我们出院的时候就做了入院登记 , 开始排队了 , 院方告诉我们大概排队半年左右 。
那个年代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 , 可能排队做胆囊切除手术的人太多吧!
我们居然整整等了一年都没有等到入院通知 , 但是我们也不去询问和催促 。
凭什么人家有门路的都比我们先做了 , 我们却一直在排队?
我为什么要做“最好的”患者和家属?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