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严重、不紧急、不要命……小心慢病悄无声息「熬成」致命病( 二 )


以国人死亡的“第一元凶”心脑血管病为例 , 患者一般在青壮年时期就已出现斑块征兆 , 经过二三十年的“加码” , 血管逐渐变窄 , 此时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 , 但许多人不会太较真 , 直至狭窄到一定程度 , 出现严重症状 , 甚至心肌梗死、脑梗死 , 人们才如临大敌 。
在对抗慢性病的道路上 , 任何一点疏忽、懈怠、任性 , 都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
王志兴说 , 慢性病由于病程长、迁延不愈 , 很容易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 。
如肢体活动受限、失眠、语言不利 , 脏器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 , 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 进而产生悲观、抑郁等情绪 , 严重时还会反过来影响慢性病的治疗 。 例如 , 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就是普通人的3~5倍 。
除了身心“遭罪” , 慢性病还给患者及其家庭 , 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我国慢性病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 , 需要投入大量的照护成本、医疗保险成本等 , 慢性病正在成为拖累中国社会和家庭的最大公共卫生问题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章称 , 在全球范围内 , 我国老年人因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远高于美国、 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 更令人心忧的是 , 我国慢性病发病仍呈上升态势 , 随着老龄化加深 , 未来10年若控制不佳 , 慢性病负担会雪上加霜 。
持之以恒 , 以慢治慢
不同于来得快、去得快的急性病 , 慢性病不能自愈 , 也几乎不能治愈 , 这决定了其防治是一场“持久战” 。
【不严重、不紧急、不要命……小心慢病悄无声息「熬成」致命病】专家们表示 , 如果能够及早将慢性病提高到“重大疾病”的级别去对待 , 认清它、降服它 , 慢性病就没那么可怕 。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 , 要持之以恒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不让疾病发生;患上慢性病的人 , 除了要遵医嘱治疗外 , 也要严格管理自己 , 尽可能让健康状况维持在基本正常状态 , 不让疾病发展 。
戒烟戒酒
全球每年有超过700万人死于烟草 , 死亡原因中 , 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大约各占1/3 。 过量饮酒是肝癌、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中国是饮酒大国 , 饮酒过量引起的相关疾病逐年走高 , 不容小视 。
建议戒烟戒酒 , 同时倡导无烟无酒的健康文化观 , 不将烟酒作为社交“敲门砖” 。
合理饮食
食盐摄入过量会引起血压升高 , 并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风险 。 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用盐10.5克 , 大大超出世界卫生组给出的每天不超过5克的推荐量 。 高糖高脂饮食会引起内分泌问题 , 造成超重和肥胖 , 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风险 。
建议少吃咸菜、腊肉等腌制食品 , 做菜时使用定量盐勺 , 减少豆瓣酱、味精、鸡精的使用;烹饪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用油的方式 , 如蒸、煮、炖、焖、凉拌等;三餐要规律 , 不暴饮暴食 , 少喝含糖饮料 , 多吃新鲜蔬果 。
勤于锻炼
近三十年 , 不论是职业上的体力活动 , 还是家务劳动 , 国人活动量都明显下降 , 摄入的热量“无处施展” , 便容易造成肥胖 , 诱发慢性病 。
建议适当增加运动量 , 保持健康体重 , 不过 , 运动类型、运动量和频率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 。
定期体检
“健康中国行动”提倡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 以强化慢性病早期发现 。
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监测血压 。
40岁以下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 , 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 ,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
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 , 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 , 必要时查糖化血红蛋白 。
放平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