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希望仍在于院校教育( 三 )


在古代 , 中医没有院校教育 , 只有师带徒 , 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全部都是师承教育的产物 , 又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比较 , 怎么能说师承教育好 , 比院校教育更适合中医呢?
在近代 , 既有院校教育(其实包含了师承教育) , 又有师承教育 , 比较复杂 。 问题在于 , 没有人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去研究 , 把各因素分析一下 , 统计一下 。 既然都没有扎实的研究 , 凭什么说师承教育好呢?
再说现代 , 假定1956年以来 , 国家没有办高等中医院校 , 中医教育仍然是不成规模的 , 散在的、民间的、自发的 , 中医人才就能大量涌现吗?中医事业就能越来越兴旺发达吗?我看未必吧!说不定更糟糕!
所以 , 首先中医院校教育未必就那么不堪 。 其次 , 即使不堪 , 找原因也根本就找得不对 。
中医的希望仍在于院校教育文章插图
中医院校教育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认为中医院校教育未必真那么不堪 , 但反过来说 , 的的确确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 那原因何在?
我的看法是:
我觉得教育有四要素 。 制度、教师、课程、学生 。 制度要好 , 老师要强 , 课程设置要合理 , 学生要有求知欲要有天分 。 如果四要素都很好 , 怎么会培养不出好的人才?
【中医的希望仍在于院校教育】问题是 , 这四个要素在中医院校都有一些问题 。 那当然培养不出好的人才来 , 或者说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偏少 。
中医的希望仍在于院校教育文章插图
第一 , 制度
整个中国大学都有问题 , 不独中医院校 。 近一二十年来 , 中国大学的问题 , 学者们都讨论了很多了 , 关心中国教育的人都知道 。 教育不独立、教育官本位、不是教育家办学、教育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没有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 ,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当然是平庸的 。
我想 , 这是最根本、最关键的 , 任何一家大学都有此弊病 , 中医院校也不例外 。
第二 ,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确有不合理的地方 , 但未必如一般人说得那么不堪 , 认为中医比例太低 , 西医比例太高 。 大学教育不是培养中医的技师 , 首先是培养人 , 其次才是中医师 , 或者是中医研究者 , 等等 。
视野要开阔 , 看问题要全面、理性、客观 , 这是首要目标 。 否则 , 即使24小时全部用在学中医上 , 我看也不会成为一个好中医 , 而只会是一个傻乎乎的 , 或者偏执的中医 。
所以 , 中医课程设置也要遵循教育规律 , 要有通识教育 , 专业课程中医、西医都要学 。
第三 , 老师与学生
毋庸讳言 , 中医院校学生的素质相对复旦、交大等高校 , 是不够好的 , 因为高考成绩不太好 。 以前的学生 , 现在做了老师 , 那么老师的素质当然也相应的不够好 。
以上才是中医院校教育培养不出很多优秀人才的真正原因 。 (当然 , 对中医院校教育不能一笔抹杀 , 我之前已多次提到这一点 。 )
中医的希望仍在于院校教育文章插图
中医人才培养
希望仍在院校教育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 题目是“我的愿景” , 发表在我主编的《中医思想者(第一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出版)上 。
那时南方科技大学还在草创阶段 。 后来 , 西湖高等研究院注册成立了 , 今年9月2日首届西湖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录取学生正式入学 , 明年西湖大学将成立 。 这是中国教育的希望 。
制度要合理 , 老师要请最好的 , 课程设置要完善 , 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来吸引优秀的青年人入学 。 (这里说的老师要请最好的 , 包括已经功成名就的 , 还包括那些散落在民间的 , 有真知灼见的 , 这样所谓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之争也就不会再成为一个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