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星马拉多纳去世,如何远离心脏骤停?
据阿根廷多家媒体报道 , 当地时间25日上午 , 阿根廷球星马拉多纳于家中突发心脏骤停去世 , 享年60岁 。
心脏骤停与猝死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 让人触目惊心 。 猝死因何频发?哪些人是高危人群?有没有预警信号?我们又该如何远离呢?
【球星马拉多纳去世,如何远离心脏骤停?】猝死频发 生还率却极低
阜外医院一项研究显示 , 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总数超过50万人 。 这个数字可能仍然在快速增长 。 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广泛流行 , 冠心病为首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长 , 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 。
二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 , 生活模式的改变和心理压力增加 , 而自主神经失衡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 , 诱发了心脏病乃至心源性猝死 。
猝死频发 , 但生还率却极低 。 我国院外猝死生还者不足1% , 远远低于美国的12% 。 已发生心脏骤停者的救治 ,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 , 都是一个社会救治工程 , 我们称之为生存链 , 在救治的任何一个环节 , 都不能“掉链子” , 一旦有任何一个环节脱节 , 生命就可能逝去 。
生存链主要包括第一目击者能迅速施救 , 包括呼叫急救人员、现场心肺复苏和使用猝死的“灭火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 , 急救人员到达后快速转运和医院内的高级心肺复苏 。
文章插图
为何“正常人”也可发生意外
虽然在发生意外后 , 80%的人都能发现冠心病的证据 。 但相当一部分人在生前是“正常人” , 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 没有冠心病症状 , 也没有在医院被诊断为冠心病 。
为什么这些看起来好好的人 , 突然就不行了呢?
冠状动脉狭窄或完全堵塞后 , 心脏表现为心肌缺血或坏死才会有症状 , 表现为胸闷、胸痛或胸口不适 。 一般来讲 , 狭窄的严重程度要在70%以上 , 才会有症状 。
但研究发现 , 在发生心肌梗死时 , 68%的人在发病时冠状动脉狭窄不足50% , 这些人在发病之前不会有症状 。
很多中青年人虽然有动脉粥样硬化 , 但还没有达到狭窄非常严重的地步 。 可是 , 斑块表面的纤维帽一旦破裂 , 此处马上会有血小板聚集 , 形成血栓 , 加重狭窄 , 甚至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 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 甚至发生猝死 。
事实上 , 这种急性冠心病发作不取决于狭窄程度 , 而取决于纤维帽是否稳定 。 纤维帽就是冠状动脉狭窄处上面的那层膜 , 膜下面是斑块 , 其实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 膜是否稳定 , 决定了患者是否发生心肌梗死或者猝死 。 膜越薄 , 就越容易破裂 。
一旦纤维帽破裂 , 就会出现心肌坏死 , 之后可能发生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 比如室颤 。 这时心脏跳动的节律完全紊乱 , 心脏失去了射血功能 。
“现在医疗条件好了 , 到医院不用开刀 , 放个支架就好了 , 再严重点可以做搭桥啊 。 ”不少人会抱着这样的想法 。 殊不知 , 很多人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放支架 。
文章插图
预防要趁早
发生心肌梗死并非由心肌缺血引起 , 而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 。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 , 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减轻心肌缺血 , 但未能减少心肌梗死或心脏死亡 。
即使没有心肌缺血 , 只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就很高 。
因此 , 认识到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病变 , 但还没有造成严重狭窄时 , 就有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风险 , 在此时干预 , 有可能预防发生心肌梗死 , 甚至猝死 , 这是近些年的重要认识 。
我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统计显示 , 40岁的人已有相当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是无声无息的 , 一旦急性冠心病发作 , 就会要人命 。
- 晕倒在赛场的球星,为何要装心脏复律除颤器?有啥作用?
- 突发,丹麦球星埃里克森突然倒地,晕厥和猝死有时只有一步之遥
- 抢救及时有效!丹麦队球星埃里克森已恢复清醒并情况稳定
- 欧洲杯赛场29岁丹麦球星埃里克森疑似心脏骤停倒地昏厥,硝酸甘油能救吗?
- 确诊胰腺癌,短短3个月去世,预防胰腺癌,应该怎么做?
- 癌症|中国本土首例人体冷冻术:丈夫将患癌去世的妻子冷冻,现在怎样了
- 癌症面前没有侥幸——忽视复查,37岁妈妈从确诊到去世,15个月
- 乐观对抗病魔两年多,最美抗癌网红去世,年仅30岁
- 李明蔚抗癌9年仍去世,得了癌症,想延长生存期,牢记5点建议
- 袁隆平院士从跌倒到去世仅2个多月!老年人的“头号杀手”如何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