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消费的前世今生:牛奶如何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牛奶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堪称最为常见的食物 , 走进任何一家便利店 , 货架上不同种类的牛奶堪称琳琅满目 。 在倡导健康饮食的当下 , 它也已经成了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替代的美食 。 然而 , 少有人过问中国人对牛奶的热捧是如何形成的?要知道 , 在晚清以前 , 上海等南方大城市的饮食结构不以奶制品为主 , 市民并没有喝牛奶的习惯 。 牛奶在当时不仅并不受到热捧 , 反而因为其本身含有细菌 , 具有饮用安全威胁 , 遭到人们的冷落 。

牛奶消费的前世今生:牛奶如何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近年来 , 关于“牛奶消费”的研究主题受到学界的关注 。 在不少以“牛奶”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者看来 , 牛奶在中国的地位变迁背后 , 其实隐藏着中国人追求现代转型的文化意义 。

在中国历史上 , 上海并不是最早饲养奶牛的城市 , 但却是最早出现规模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生产瓶装鲜奶的城市 。 在《塑造近代中国牛奶消费》中 , 章斯睿以上海为个案清晰地勾勒了中国人对牛奶的热捧是如何被塑造的 。 近代中国的牛奶厂商利用刚刚兴起的大众传媒对乳制品形象进行了新的建构 , 专家学者的论述和广告话语在媒介中相互交织 。 有关“牛奶”的话语同样也受到20世纪初中国与现代化相关的诸多话语的影响 , 牛奶因为与“营养”、“科学”、“卫生”的现代化要求相吻合 , 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 。 而在当时十分兴盛的强国救种话语的关照下 , 喝牛奶更是象征着民族的希望 。

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 是近些年来“牛奶”话题进入公共记忆的一个重要节点 。 毒奶粉事件重创了国内奶粉企业的声誉 , 在当年引发了一轮海外奶粉的抢购潮 。 时至今日 , 许多奶粉企业也依旧在营销上下足功夫 , 希望能够突出值得信赖的“国货”身份 。 而在《塑造近代牛奶消费》中 , 我们也会发现这种国外奶制品与本土奶制品之间的竞争 , 其实也出现在牛奶消费刚刚开始在中国成为风潮的20世纪初期 。 在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 , 强化民族主义话语是彼时本土乳制品厂商开展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

本文摘选自章斯睿所著的《塑造近代中国牛奶消费:对近代上海乳业市场发展及其管理的考察》一书 。 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


牛奶消费的前世今生:牛奶如何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牛奶消费的前世今生:牛奶如何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塑造近代中国牛奶消费:对近代上海乳业市场发展及其管理的考察》 , 章斯睿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20年8月 。

作者 | 章斯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