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家族内斗、三次变革、亏损关店……“中国鞋王”达芙妮的陨落往事


变革|家族内斗、三次变革、亏损关店……“中国鞋王”达芙妮的陨落往事
文章图片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Rickzhang
责编 | 蛋总
2010年 , 娶了北影校花韩雨芹的陈英杰 , 如愿以偿成了张国立的干女婿 。
但让陈英杰根本没有料到的是 , 结婚十年后自己从父辈手上继承来的“中国鞋王”达芙妮 , 不光年亏损5亿以内就是“幸福” , 最后还不得不关闭了6000多家线下门店 。
“达芙妮是一个失败的传承 。 ”他的父亲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不无遗憾地表示 。
毕竟 , 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达芙妮是女人最应该买的那双鞋 , 而SHE的代言将这样的风潮推向了80后女生记忆中的最高点 。
当听着《不想长大》的女孩们最终成长为女人和母亲 , 那个记忆中的“鞋王”达芙妮却变成了时代的眼泪 。
8月25日晚 , 达芙妮国际发布2020年半年财报 , 营业额同比减少85%至2.12亿港元 , 亏损1.41亿港元 。 其中 , 达芙妮国际还宣布将彻底退出中高档品牌的实体零售业务(包括中国大陆及台湾) , 并关闭旗下所有其他品牌业务销售点 。
这个消息彻底引发舆论震动 , 很多媒体干脆用“鞋王的陨落”来做报道标题 。

变革|家族内斗、三次变革、亏损关店……“中国鞋王”达芙妮的陨落往事
文章图片
而关于达芙妮沦落至此的原因 , 大部分的报道中都将电商时代的到来作为一个背景 , 认为以实体店为主要经营模式的达芙妮被历史抛弃情有可原 。
但如果仔细研究达芙妮的历史你会发现 , 从这个品牌创立之初的股权结构和家族企业的布局 , 以及后续在引用资本方面的短视 , 决定了鞋王必将陨落的命运 。
1、陈张之争 达芙妮有两个创始人 , 张文仪和陈贤民 。 当然 , 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 张文仪是陈贤民的大舅子 。
一般情况下 , 这种家族类的民营企业发展都会比较快 , 因为在创业初期 , 所有人的心气都会往一处使 。
张文仪家族是一个制鞋世家 , 而女婿陈贤民1980年失业后拉着张文仪一起开办的“乔志企业”做的正是鞋类代工 , 一切都水到渠成 。

变革|家族内斗、三次变革、亏损关店……“中国鞋王”达芙妮的陨落往事
文章图片
图 / 摄图网 , 基于VRF协议
但台湾鞋业市场狭小 , 1987年两人又跑到香港建立了永恩集团 , 这就是达芙妮的前身和控股公司 。 到了1990年 , 为了更大规模地拓展影响 , 他们两人与张文仪另一个姐夫陈明源一起建立了新的品牌——达芙妮 , 并将工厂搬到了福建的莆田 , 就是那个所谓的“假鞋圣地” 。
1992年到1995年之间 , 改革开放积攒下来的女性消费力迅速释放 , 而赶上这一波潮流的达芙妮 , 凭借着时尚的外观和高昂的价格 , 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女鞋品牌 。
“真的是无心插柳 , 1992年纯粹是为了解决外销库存料的问题才转做内销市场 。 只能说我们卡位得早 , 一开始广告也打得凶 , 还有我们的鞋子真的很舒服又很时髦 , ‘高贵不贵’的价格策略奏效 。 ”彼时主管市场的张文仪 , 在后期为达芙妮的成功做出了这样的总结 。
而人在春风得意时 , 做什么都顺 。
1995年 , 达芙妮母公司永恩国际如愿在香港上市 。
上市的第二年 , 达芙妮就开始大转型 , 从原来的批发商变成了直销的零售商 。 在张文仪的一手推动之下 , 达芙妮开始在全国设立直营门店 。
这就是张文仪洋洋自得的“不被牵鼻子”战略 。
而由于这时候企业的设计、生产机能稳定 , 品牌的发展完全依靠市场的拓展来实行 , 张文仪主管的市场部门在整个公司中的话语权日益加重 。
当时台湾媒体曾报道 , 张文仪和姐夫陈贤民在企业上市后曾多次在董事会上公然争执 , 焦点是达芙妮相关的人事和财务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