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南安:八旬老者提议爱心乡贤捐资“翁山十二景”有了“名片”

本文转自:闽南网
近日 , 来到英都“翁山十二景”打卡的游客会发现 , 这些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附近 , 多了一方石碑 。 这些新立的石碑 , 碑上不仅书刻着景点名字 , 而且对景点的历史背景一一做了介绍 。
“翁山十二景”从此有了自己的“名片”和标志 。 而这背后 , 离不开一位八旬老人的努力 , 也少不了爱心乡贤的热心支持 。
【历史故事】南安:八旬老者提议爱心乡贤捐资“翁山十二景”有了“名片”
文章图片
新立的素月孤洲石碑 。
“翁山十二景”形成缘起于英都风光挂历
昨日 , 采访人员来到现场看到 , 在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牛尾塔”旁 , 立起了一方宽约2米、高约1.3米的石碑 , 正面镌刻着“宋塔望远”四个大字 , 背面则是牛尾塔的资料介绍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向镇政府提议为这些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立碑的老者就是英都文史专家廖榕光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翁山十二景”的形成 , 缘起于一本关于英都风光的艺术挂历 。
“中国历来重视美丽山川、风光景物的文化底蕴 , 地方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结合 , 便有了‘景’ 。 ”廖榕光说 , 南宋时杭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 便有了“西湖十景” , 清代的康乾盛世 , 安溪县出了“清溪八景” , 上世纪50年代 , 著名国画家李硕卿根据流传的“泉州十景”之说 , 从中筛选画出《泉州八景》图 , “泉州八景”由此定型 。
“2002年暮秋 , 我和南安市武荣诗社编辑林和胜在一次茶叙中 , 他对我说 , ‘你一直守望家园 , 创作了许多歌颂英都人文景观的诗词对联 , 建议你从中选取有关作品再配以图画 , 搞一本艺术挂历 。 这一定是宣传英都的好形式’ 。 ”林和胜的一席话 , 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
【历史故事】南安:八旬老者提议爱心乡贤捐资“翁山十二景”有了“名片”】受林和胜启发 , 廖榕光通过钩沉历史、田野调查 , 初步拟定了“翁山六景” 。 “利用借来的相机拍摄了照片 , 并配以自撰楹联一副 , 七言绝句一首 , 编成了一套2003年彩色双月挂历 。 ”廖榕光说 , 这本诗、联、画三合一的挂历 , 很快因内容新颖、别具“英都特色” , 勾起旅外乡亲的故乡情结 , 还成为侨属送给海外亲人的礼物 。
“2004年元旦前 , 有热心人士倡议再印英都名胜挂历 , 此次在六景的基础上 , 增加了古竹岩、狮子岩两处景点 , 制作成融诗、画、书法于一体的‘翁山八景’条幅式双月挂历 。 ”廖榕光告诉采访人员 , 2005年元旦前 , 又有热心人士集资 , 倡议再制作翁山挂历 , 并建议增加素月孤洲、牛尾塔二景 , 这就成了“翁山十景” 。
“此后 , 我们又增加了洪承畴故居、高闾宝华殿 , ‘翁山十二景’由此形成 , 十二景的景名 , 也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才最终定稿 。 ”廖榕光介绍 , “翁山十二景”的景名分别是家庙雄姿、文襄故园、石泉古韵、古室文光、昭惠迎灯、狮子揽胜、宝华仙景、溪益书香、宝湖洞天、古竹凌云、古塔望远、素月孤洲 。
从2002年提出“翁山六景” , 再到广大民众参与形成“翁山十二景” , 历经了整整20年 。 这背后 , 离不开廖榕光的坚守 。
爱心乡贤捐资立碑游客拥有更好游览体验
“既然大家认可了这些景点 , 我就向政府提议 , 以镇政府的名义为这些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立碑 , 镇政府欣然同意 , 立即指定专人负责此事 。 同时 , 得知此事的洪金堆表示愿意出资助力镇政府立碑 。 ”廖榕光告诉采访人员 。
“英都历史悠久 , 文化积淀丰厚 , ‘翁山十二景’各具特色 , 给这些景点立碑 , 一方面起到了‘解说’作用 , 同时也可以扩大这些景点的影响力 , 我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百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洪金堆告诉采访人员 , “翁山十二景”立碑历经近三个月 , 总投入约13万元 。
为了确定立碑地点 , 今年已经82岁的廖榕光还亲自前往现场踏勘、重新整理文字介绍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立碑过程中 , 他还为“素月孤洲”正名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素月孤洲这个地名的文字表述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 一直被写作“素月孤舟” 。 “‘舟’与‘洲’同音 , 意思却决然不同 , ‘舟’是一只船 , 而‘洲’是溪中或溪旁浮起的小陆地 , 立碑前我为此查阅了大量资料 。 ”
廖榕光告诉采访人员 , 民国版《南安县志》第二卷曾记载:溪岸上有“素月孤洲” 。 地多美石 , 有茂林修竹 , 清风明月佳景 , 隐士紫农山人常泛舟往来其间 , 勒“秋水长天”四字于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