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青春期抑郁,原生家庭良好的家长,不会忽视孩子的这两点

在最新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指出:中国儿童自杀率 , 已攀升至世界第一 。
一份在上海做的数据问卷调查得出:
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15.23%的中小学生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
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
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
这些尚未踏入社会 , 却选择轻生的孩子 , 内心所承受的痛苦 , 超出了能够符合的范围 。 陕西高三女生徐某某 , 因对自己学业表现失望 , 在最后的画作上留下了13个“对不起”后 , 离开人世 。
如果当时父母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孩子的“求救信号” , 能够及时跟进 , 妥善处理 , 那就能化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危机 , 孩子经历了这些挫折后 , 有机会成长为内心抗压力更强的人 。
想要为孩子创建一个高质量的原生家庭 , 父母们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个性 , 尤其是在“抑郁表现”和“自杀征兆” , 这两项比较危险的讯号识别上 。
把青春期抑郁 , 当回事
青春期的孩子郁郁寡欢 , 不喜言谈 , 甚至厌学 。 在大多数家长的眼中 , 这是孩子叛逆的表现 。 但实际上 , 这也有可能是青春期抑郁的表征 。
别小看青春期抑郁,原生家庭良好的家长,不会忽视孩子的这两点
文章图片
青春期孩子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定 , 出现动荡 。 时常会有种无力感与沮丧感 , 常见的防御方式就是找到一个“幻境” , 钻进去 , 逃离现实性的痛苦 。 所以很多孩子就成天宅在自己房间里 , 与网游为伴 。 不再关心学业 , 也不在乎父母的感受 。
因为此时孩子的内心是很痛苦的 , 他也没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这份痛苦 , 并别提还要去顾及他人的感受(包括父母) 。
一旦这样的情况持续较长时间 , 孩子的问题会变得更严重 , 原因有:
1.一段时间不去学校 , 学业就无法跟上了 。 这会让孩子更逃避回归学校 , 自我厌恶感增强 。
2.在家就是宅 , 没有外出活动、体育运动 , 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 。
3.产生社交隔离 。 在家不跟父母沟通 , 也没有同龄人交流 。 这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更孤僻 。
很多父母都希望凭借一己之力 , 能够让孩子走出低谷 。 但尝试了一段时间之后 , 发现孩子没有丝毫变化 。 这会让家长产生愤怒情绪 , 随之而来的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张 。 夫妻之间产生矛盾 , 孩子的情况变得更糟糕 。
这个时候 , 正确的做法就是:父母就要带着孩子去寻找专业治疗 。
不论是青少年抑郁或是成年人的抑郁 , 都是需要进行干预治疗的 。
别小看青春期抑郁,原生家庭良好的家长,不会忽视孩子的这两点
文章图片
青少年自杀意向 , 要慎重对待
比上述情况更严重的是:孩子经常流露出自杀的意念 。
一般青少年自杀 , 会受到这四个因素的影响:
1.遭遇情绪困扰 。 就像上述所说的抑郁来袭 。
2.处于压力之下 。 校园人际关系不良 , 对孩子的打击会非常大 。 尤其是遇上了校园霸凌 。
3.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破裂 , 也会对孩子产生严重影响 。
4.家庭成员有自杀史 。
我曾经接触到一个案例 。 孩子妈妈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 之后是通过上吊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 女儿虽然没有直接看到这个令人悲伤且恐惧的现场 。 但母亲去世之后 , 女儿就有了抑郁症 。 而严重抑郁症就会让当事人时不时就冒出结束生命的想法 。
别小看青春期抑郁,原生家庭良好的家长,不会忽视孩子的这两点
文章图片
遇到这样的情况 , 父母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 正如你所猜测的那样 , 孩子有时候会采取一些戏剧化的方法 , 来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 。
类型A:有些孩子是受到了小规模的文化影响 。 例如用刀划自己 , 显得很“厌世” , 很“酷” 。 那些在学校里很特别的孩子 , 都这么做 。
所以这些孩子的自伤行为 , 实际的动力:是希望让自己也变成“酷”和“走在潮流尖端”的一份子 。 这也体现出孩子在人际交往能力中的不足 , 以至于他只能通过这种“剑走偏锋”的方法来引起同龄人的关注 。
类型B:孩子的内心太痛苦了 , 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 心理压抑得太难受 , 当用刀划伤自己手臂后产生的疼痛感 , 可以让内心的痛苦减轻 。 这种就和孩子的抑郁或焦虑有关 。
因为家长不是专业人员 , 你很难分辨明确孩子是哪种类型的自伤行为 。 所以需要带孩子去寻求专业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