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城隍 , 读过《聊斋志异》的朋友肯定不陌生 , 其中不少故事都少不了城隍或者城隍庙的戏份 , 这也侧面反映出古代城隍信仰是极为普遍的 , 即便是今天 , 全国各地也还存在着不少城隍庙 。
去过现存的城隍庙的读者可能会发现 , 有些城隍庙里供奉的神居然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历史故事】城隍信仰的历史起源】要弄清楚这件事 , 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城隍信仰的发展历程 。
文章图片
据学界当前最广为接受的说法 , 城隍信仰最初是起源于早期农业生产时期对田间水沟的崇拜 , 水渠就像昆虫和风雨雷电一样 , 都是自然中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的事物 , 因此人们将其神化并通过祭祀向其祈求以保证农业生产 。 干旱时期沟渠能为作物储水 , 洪水泛滥期间 , 沟渠又有着排水的作用 , 保护一方农业生产活动 , 自然也演变成信仰 。
东汉郑玄《礼记》注曰:“水庸 , 沟也” , 也就是说古代的水沟被称为“水庸” 。 《周礼?郊特牲》记载:“天子大蜡八 , 伊耆氏始为蜡 。 ”此处的“蜡”指的是岁末祭祀的名称 , 伊耆氏则是尧 , “天子大蜡八”说的就是尧于岁末祭祀八位神明 。 他们分别是司啬(sīsè , 后稷)、百种神、农神、邮表(类似“路标神”)、禽兽神、坊、水墉、昆虫 。 我们可以看到 , 这其中的第七位便是水庸神(即沟渠神) 。
文章图片
清朝孙承泽《春明梦余录》称:“水则隍也 , 庸则城也 。 ”也就是说 , 所谓的城隍神 , 其实也就是水庸神 , 城隍庙是起源于对沟渠的信仰 , 元朝刘壎《州城隍庙记》推测道:“周典以吉礼事邦国之神 , 城隍有祠 , 其殆始此 。 ”
也许有读者会疑惑 , 如果城隍神真的是水庸神 , 那么城隍庙供奉的是水沟吗?
当然不是!其实 , 城隍神的形象也并非一成不变的 。
许慎《说文解字》曰:“隍 , 城池也 , 有水曰池 , 无水曰隍 。 ”又曰:“城 , 以承民也 。 ”由此可知 , 城隍的原意为保护城市的城墙与壕沟 。
后来 , 由于古代城市的发展 , 人们在聚落周围挖掘壕沟以防止猛兽与敌人的侵袭 , 并不断拓宽 , 此时的城隍信仰便由水沟变为防御的壕沟 , 直到城墙出现 。
城墙出现后 , 用于防御的壕沟也演变成了护城河 , 于是护城河便连带上城墙一起 , 成为了新的城隍 。
文章图片
到了汉朝 , 由于战乱较少 , 城墙与护城河的作用极少发挥出来 , 因此便逐渐被人们所忽视 , 城池便自然从城隍的神位上脱离 。
另外 , 人们认为历史上的那些英雄人物死后英灵还在 , 所以希望他们能作为地方神来保护自己 , 于是城隍神逐渐演变为人神 , 取而代之的便是那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
据《长安县志》记载 , 历史上最早的城隍人神是纪信 。 在楚汉之争中 , 纪信为了帮助刘邦逃脱项羽的追捕 , 将自己假扮成刘邦 , 最后刘邦顺利出逃 , 而纪信则被怒不可遏的项羽活活烧死 。
刘邦得天下后 , 便封纪信为十三省总城隍 , 在长安王曲建庙立祠 ,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 , 后遂成庙会 。
文章图片
另外 , 宋人赵与时在《宾退录》中云:“(城隍)真州、六合以为英布;和州为范增;襄阳之谷城为萧何 。 ”英布、范增、萧何都是汉初的名将 , 他们之所以被神化为各地的城隍 , 一是因为他们确实与各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 另一原因则与关羽的神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不过 , 之前的历史上虽然有城隍神 , 却并没有城隍庙相关记载 , 我国关于城隍庙的最早记载是宋朝赵与时《宾退录》中所记载的“芜湖城隍祠 , 建于吴赤乌二年 。 ”在赤乌二年(239)之前的史料中都未能找到关于城隍庙的记载 。
而且 ,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的城隍并未被赋予特殊的神力 , 直到北齐慕容俨开始城隍才真正与神的形象联系起来 。
文章图片
《北齐书?慕容俨传》记载 , 天宝六年 , 北齐慕容俨镇守郢城 , 被南朝梁军包围并截断了水陆供应 , 为了摆脱困境 , 慕容俨在城隍神前祈祷 , 结果江上竟然风浪涌起 , 冲破了梁军的水路封锁 , 因此时人都认为是城隍神的“冥佑” , 城隍从此开始被赋予了特殊的神力 。
- 【历史故事】《大秦赋》第四十四集:李斯让嬴虞去大王面前告发嫪毐
- 【爱历史】隆裕皇后的悲哀一生,成了紫禁城地位最高的“活寡妇”
- 【爱历史】古代皇帝赐给功臣的“免死金牌”到底长啥样?
- 【历史故事】波斯帝王大流士登基之谜
- 【爱历史】印第安公主波卡·洪塔斯的故事
- 【爱历史】清朝末年的天灾人祸是怎么造成的?
- 【爱历史】“家有四样,不破也亡”,这四样到底指的是什么?
- 【爱历史】李商隐的《贾生》是怎么写的?
- 【历史故事】宋朝时期的“刀八色”——眉尖刀
- 【历史故事】俄罗斯生活着数十万汉人,为何不称呼中国为“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