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专访理想汽车投资人:李想一直都是差异化竞争( 四 )


资本侦探:李想其实是年少成名的一个人 , 但是年轻的创业者成功率并不是那么高 , 李想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能力?
牛晓毅:你要说李想能持续成功 , 我觉得是数据化的管理 。 就是一切大家都要有道理 , 在这方面李想是追求极致的 。
李想有一个要求 , 你跟他讲任何的观点 , 都不能定性的讲 , 就是你要把数据摆出来 , 要不就不谈 , 包括在公司内部也一样 。
他举过一个例子 , 一个车怎么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品牌 , 比如说 , 到底在一个城市里有多少量特斯拉 , 消费者才会觉得经常能看到特斯拉 。 他就说 , 我们必须定量的研究 , 要先去采访消费者 , 问他你觉得你经常看到什么车 , 假如说这一百个、或者两百个消费者有一些共识 , 我们就去研究这个车在这个城市里的饱和度 , 到底是到一个什么程度 , 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出来这样的形象 。
他们确实认真地去做了这个研究 , 根据理想的调查 , 每一辆车开出去每天会被留意150次 。 然后他们会算他们有多少车在跑 , 他们能覆盖多少潜在消费者 。
他要求公司里的人把很多感性的东西量化 , 量化之后 , 大家再谈怎么能做到这个目标 。
中年|专访理想汽车投资人:李想一直都是差异化竞争
本文插图
资本侦探:你打过交道的创业者非常多 , 在你看来李想有哪些特点?
牛晓毅:首先李想对数据有极致的追求 。 很多人问问题就问到一半 , 觉得感性的东西是无法衡量的 , 李想就说 , 我认为感性的东西一定是可以用数字衡量的 , 你觉得这个东西好、这个东西多 , 它一定是有原因的 , 它背后一定是有数据的 。
确实很多大家认为模糊的东西 , 背后是有科学的解释的 , 但是需要你去追问 。 对于每七辆车里有一辆这个数据 , 可能是有偏差的 , 后面可以根据更科学的方法去研究 , 但是这已经比别人多走了一步了 , 已经有了初步的方法和结论了 。
另外李想想的很长远 , 我理解当时融资的时候 , 大家都没有想到美团 , 或者是字节跳动会投资这个领域 , 现在回过头来看 , 其实就是看到未来场景、产品和技术三者是要结合的 , 像美团和字节 , 它们掌握场景和内容 , 这个要是汽车企业自己做肯定是比较难的 。
资本侦探:这个确实说明 , 李想想得比较长远 。
牛晓毅:对 , 今天所有的这些造车企业 , 只有一只脚迈入了这个门 , 而且大家并没有安全 。 比如说李想这次上市融十个亿 , 未来有可能还需要再融十个亿 , 但是最重要的 , 是一定要活到汽车行业真正产生变革的那一天 。 到了那一天 , 如果你不在了 , 你就没机会参与了 。
李想是非常重视这一点的 , 他说真正决胜是在十年 。 企业首先要活到十年 , 还要积极地为十年决胜的时候布局 , 要有场景和内容这些东西 。
“产品、场景、自动驾驶技术这三者的结合 ,
是决定最终汽车变革后的格局的 。 ”
资本侦探:汽车行业中结构性的机会 , 是由哪些因素变动造成的?
牛晓毅:第一 , 从燃油车转变到电动车 。 在燃油车领域 , 中国一直没有做出来所谓的中高端车 , 一直是在低端的市场打拼 。
今天因为技术的变革 , 中国有机会做一款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车 , 理想、蔚来或者小鹏、威马 , 大家做出来的产品 , 比特斯拉并不差 , 或者说至少大家是可比的 , 我们是有竞争力的 。
第二 , 一旦车智能化了 , 甚至未来走向共享化之后 , 在车这个空间里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 一个人每天在路上花的时间可能有两三个小时 , 这段时间是非常值钱的 。 大家争夺的都是消费者的时间 , 在汽车这个空间里 , 消费者要干点什么?这是传统汽车厂不太擅长的东西 。
在这些变化下 , 我们觉得新进入的人 , 可能会有更多的想法、更多的能力实现这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