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专访理想汽车投资人:李想一直都是差异化竞争( 二 )


资本侦探:理想和蔚来华兴都参与投资了 , 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投了两家造车新势力?
牛晓毅:我们基金整体要研究中国有什么结构性机会 , 想投到有可能成为伟大公司的项目 。 时势造英雄 , 如果没有时势的话 , 是不可能产生伟大公司的 。 当时我们分析 , 车这个行业还在产生巨大的变革 , 所以这里面有机会 , 我们还是想多布局 。 而且这不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 , 布局两家也是比较合理的 。
资本侦探:最早是怎么接触到理想汽车这个项目的?
牛晓毅:包凡是理想的天使投资人 。 后来我们有机会和李想交流后 , 很快就被创始团队的愿景和能力打动了 , 连续投资了理想A轮及A+轮 。
资本侦探:当时很多其他的新势力 , 他们的创始人也是背景比较华丽的 , 为什么选择理想和蔚来?
牛晓毅:简单讲就是 , 李想和李斌两个人 , 跟车相关 , 跟互联网也相关 。 其实小鹏也很好 , 实际上在我们投了李想和李斌之后 , 又见了小鹏 , 还是追到美国去跟他见 。 但是从综合背景上来说 , 李想和李斌以前是做汽车媒体的 , 我们相信他们在汽车行业的资源肯定是特别丰富的 。 再加上他们本身有互联网思维 , 有创新的意识 。 整体来说 , 我们觉得他们两家的契合度比较好 。
中年|专访理想汽车投资人:李想一直都是差异化竞争
本文插图
资本侦探:后来理想做SUV , 但是技术路线跟别的车企也不同 , 采用的是增程式 , 当时你们对此的判断是什么?
牛晓毅:李想在产品上都很务实 , 他是一个特别好的产品经理 。 每次开董事会他讲为什么要做一款产品的时候 , 大家都非常兴奋 , 我没办法转述 , 因为我的转述可能没有他一半的感染力 。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 , 大家选择电动车其实最大的阻力就是续航的困扰 。 一款产品能不能成功 , 最终的衡量标准是消费者买不买单 。 要解决消费者最大的困扰 , 所以理想做了增程式 , 续航能力更强 。
所以我觉得理想的第一款车 , 还是做了一个非常务实、非常能解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 。
资本侦探:增程式主要的优势在续航 , 但是随着之后电池技术的发展 , 以及充电桩列入新基建之后车桩比的提升 , 理想做增程式还有竞争力吗?
牛晓毅:2020年上半年的销量已经证明了这款产品的竞争力 , 理想也有纯电车的规划 。 你说的两件事会在多快的时间里发生?对于能商用化生产的电池 , 能量密度上量级的变化 , 现在大家是看不到的 。 从新基建的角度来说 , 这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 我们现在也在做相关研究 , 简单来说 , 新基建其实是以企业为主导 , 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 , 不是以国家为主导的 。 至少在很多领域我们都听到 , 无论政府还是企业 , 都觉得新基建会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 。
一款产品生命周期是有限的 , 我们认为在生命周期里 , 增程式产品是非常适合市场的 。 比如说从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来看 , 在中大型国产新能源SUV里面 , 理想的销量是第一的 。
资本侦探:理想之所以能够用少于对手的钱去做到更多的事 , 是不是跟增程式的研发成本更低有关?
牛晓毅:其实做增程式是有难度的 , 有一些比较难的技术点 , 比如它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共振 , 容易让车特别抖 。 我并不觉得另一个不是李想的人来做增程式电动车 , 成本会比做纯电动车的人更低 , 我觉得这其实还是李想的管理能力比较强 。
资本侦探:但增程式电动车的造价会更低 , 因为它的电池更小 , 对应车身使用的材料 , 也会有一些变化 。 这是理想的毛利能够为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牛晓毅:成本是不能这样绝对地比的 , 重点在今天你花了25万的成本造了一个车之后 , 消费者愿不愿意以30万的价格买这个车 , 还是只愿意以20万的价格买这个车 , 这个是公司有没有毛利的决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