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观主|他者化的自我丧失是最大的绝望,解读电影《冬》里极简的孤独( 三 )


影视观主|他者化的自我丧失是最大的绝望,解读电影《冬》里极简的孤独
文章图片
《冬》背后的《春》才是最深的呼唤
与《冬》的主题相呼应的是主演王德顺的现实人生 , 他不仅没有像影片中那样活的失去了自己 , 反而用80岁的成功缔造了真正的传奇 , 这就是《冬》的另一面 , 王德顺的《春》 。
影视观主|他者化的自我丧失是最大的绝望,解读电影《冬》里极简的孤独
文章图片
《冬》是空巢老人真实写照 , 活成了子女想要的样子 , 不添麻烦、不生病、不耽误……麻木忍受着孤独 , 一旦动了情感 , 就会尝到绝望 , 如同死缓 。
而王德顺逆人生的坚持 , 让他44岁学英语、49岁创造世界级造型哑剧 , 年近中年选择北漂 。 等到50岁他开始进健身房健身 , 70岁开始腹肌锻炼 , 等到79他走上了T台 。 这个1936年从沈阳农村走出来的狮子座 , 用自己的努力告诉世界——老人一样有春天 。
影视观主|他者化的自我丧失是最大的绝望,解读电影《冬》里极简的孤独
文章图片
潮人王德顺
所以《冬》有多么的孤独、绝望 , 那么背后王德顺所呼唤的声音就有多高亢和热烈 , 这是电影与现实的反差 , 也是艺术与人生的反衬表达 , 《冬》天过后 , 自然是春天 。
影视观主|他者化的自我丧失是最大的绝望,解读电影《冬》里极简的孤独
文章图片
不甘老去的王德顺
如果说邢健在用《冬》的痛苦来呼唤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 , 那么王德顺就是在用自己的“枯木逢春”来对老人们发起呼声:“不要让时间磨灭了自己 , 不要向任何的窘境妥协 , 只要你不认输 , 80岁就不是冬天 , 而是春天 。 ”
影视观主|他者化的自我丧失是最大的绝望,解读电影《冬》里极简的孤独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