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不可“任性食冷”,长夏养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钟葵(翻拍)
中医对季节的划分有五季
长夏是中医术语 ,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 古代亦称季夏 , 即夏季最后一个月 。 但中医的长夏 , 并不是月份的概念 , 而是一个季节 。 也就是说 , 中医对季节的划分 , 不是四季 , 而是五季 , 除春、夏、秋、冬外 , 还有长夏 。 这五季按时间顺序排列 , 就是春、夏、长夏、秋、冬 。 长夏是在夏秋之间 , 具体是哪个时间段?唐代医家王冰说:“长夏者 , 六月也 。 土生于火 , 长在夏中 , 既长而旺 , 故云长夏也 。 ”
中医增加这个季节 , 并非节外生枝 , 无中生有 , 而是为了使季节的变化与人体的五脏之气相对应 , 与天人合一学说相吻合 。 按中医学说 , 春季对应肝脏 , 夏季对应心脏 , 长夏对应脾 , 秋季对应肺 , 冬季对应肾 。
俗话说:“小暑大暑 , 上蒸下煮 。 ”中医认为 , 当令之脏 , 其气最旺 , 但也最容易受伤 。 既然“脾旺长夏” , 此时的重点养护对象便是脾 , 此外还有胃 。
皮肤热而脾胃寒 , 像井水一样
长夏应如何养护脾胃?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是月(季夏之月)肾脏气微 , 脾脏独旺 , 宜减肥浓之物 , 益固筋骨 。 ”强调要少吃肥腻之物 。
“医圣”孙思邈说:“此时阴气内伏 , 暑毒外蒸 , 纵意当风 , 任性食冷 , 故人多暴泄之患 。 切须饮食温软 , 不令太饱 , 时饮粟米温汤、豆蔻熟水最好 。 ”“阴气内伏 , 暑毒外蒸”是说人体外热内寒 , 在外的皮肤热 , 在内的脾胃寒 , 就像井水一样 , 天气很热的时候 , 井水反而冰凉 , 反之 , 天气越冷 , 井水越暖 。 很多人不明此理 , 酷热时 , 便忍不住“任性食冷” 。
中医认为 , 脾喜燥不喜湿 。 长夏多雨 , 气候潮湿 , 而湿气直通脾 , 脾被湿气所困 , 便无法“运化” , 必然也影响了胃的“受纳”功能 。 中医又认为 , 胃喜温不喜凉 。 冷饮冷食的温度一般比胃内温度低一二十摄氏度 , 长期摄入 , 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 , 导致保护胃的“天然屏障”——胃黏膜层变薄或受损 。
其实古人也贪冰
【广州日报|不可“任性食冷”,长夏养生】虽然早在唐代 , 孙思邈就警告过人们在长夏不可“任性食冷” , 但仍有很多人炎炎长夏一到 , 便大口吃冰 。 早在周代 , 古人就把冬天的冰块藏在“冰库”里 , 可贮藏几个月 。 隋唐时期 , 人们又发明了深井贮冰法 。 至明清时期 , 各种“冰库”的规模更大 。
据《本草纲目》记载 , 宋徽宗赵佶夏日最喜吃冰 。 某年盛夏因食冰过量 , 导致脾胃受损 。 后有一医生进献“大理中丸” , 并以冰煎药 , 徽宗服食若干剂后才见效 。
另据《宋史》第三百八十五卷《施师点传》记载 , 南宋皇帝宋孝宗有一次对施师点说:“朕前饮冰水过多 , 忽暴下 , 幸即平复 。 ”“暴下”就是拉肚子 。 施师点说:“自古人君当无事时 , 快意所为 , 忽其所当戒 , 其后未有不悔者 。 ”宋孝宗“深然之” , 从此不再过量吃冰 。
- 佰康源健康|温馨提示:疫情防控仍不可忽视
- 一童养生|但不可过量,水果虽好吃
- 宽阔的野地|万万不可一起吃,否则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芹菜的2个克星
- jinri信息|它的营养价值与作用功效不可小觑哦!进来看,鱼作为饭桌上的菜肴
- 养生健康小贴士|羊里脊肉营养多高?可惜了这些不可以吃哦!一定看过来
- [体检]专家提醒 :体检时别再被骗了! 这4种检查不可靠, 却有人经常做!
- 健康科谱|为了健康了解一下,清晨起床可不可以空腹喝水?很多人做错了
- 肾病孙医生|但也有讲究,切记不可盲目灸,这几种情况尤其要注意,艾灸虽好
- 纯天然小财|否则会影响检查效果,胃肠道检查需注意什么?这几个事情不可大意
- 百岁爷|为什么水果大餐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