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说历史|朱元璋崛起实录:朱重八何时改名?明朝国号是否与明教有关?( 二 )
这块小小的坟地在25年后成了凤阳皇陵 , 这位好心的刘继祖被朱元璋封为义惠侯 , 赏赐良田30顷报答恩情 。 然而在当时 , 17岁的朱重八并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 与幸存的兄弟痛哭一场 , “兄为我哭 , 我为兄伤 。 皇天白日 , 泣断心肠” 。
终于 , 邻居汪大娘让儿子领着朱重八 , 带着礼物投奔了凤阳城南凤阳山上的皇觉寺 。
这灾荒年月 ,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 更别提寺庙了 。 朱重八在皇觉寺总共待了50多天 , 寺院的地也打不上粮食 , 就遣散僧众外出托钵乞食 。 此后3年 , 朱重八作为游僧走遍了淮河中游的“光、固、汝、颍之间” , 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部、安徽北部 。 这里生活着数以百万计的困苦民众 。 朱重八的这3年游僧生涯 , 实际上就是在一片困苦的土地上乞讨求生 。
文章图片
明龙纹琉璃滴水 , 出土于安徽明中都遗址 。 滴水为古建筑屋檐上的部件 , 一端有下垂的边 , 盖房时置于檐口
在毫无希望的现实面前 , 幸存的百姓将希望寄托给民间秘密教派 。 始创于南宋的白莲教 , 在江淮等地大量聚众收徒 , 形成庞大的地下势力 。 这一教派认为信仰末世时 , 弥勒佛会降临世间 , 带领教众脱离苦海 。 这些民间秘密宗教采取了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 , 尽量在官府视线以外举办法事 , 各个分支之间没有密切联系 。 即使破获其中一支 , 你也没法顺藤摸瓜端掉他们的老巢 , 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有老巢 , 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对白莲教而言是无效的 。
随着独眼石人如期而至地出现在黄河工地上 , “石人一只眼 , 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终于应验 , 白莲教徒韩山童、刘福通迅速起事 , 起义者头戴象征赵宋火德的红巾 。
朱重八很快也加入了白莲教徒云集的红巾军 , 并改名朱元璋 。 白莲教主韩山童不久阵亡 , 其子韩林儿继位 , 号称小明王 。 朱元璋在起义军中很快崭露头角 。 主动前来投奔的书生李善长曾建议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 , 如此一来“天下不足定也” 。
朱元璋其实对白莲教的装神弄鬼看得很透——在发动起义的时候 , 没有这种超自然力量的支持 , 是很难号召成千上万人的 。 但宗教结社是松散而去中心化的 , 如果要想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组织 , 进而统一中国 , 还是得靠儒家士大夫那套 。 既然如此 , 朱元璋也就言听计从 , 四处延揽知识分子 , 希望能有张良那样的贤臣辅佐 。
与儒家学者的交往
朱元璋受的教育有限 , 无非是在庙里跟着念经和尚学着认了几个字 , 后人评价他是“以游丐起事 , 目不知书” , 但朱元璋并不以此为耻 。 明朝建立后 , 朱元璋写下了《御制资世通训》这本小册子 , 从中不难看出他对自己文化程度的认识 。
朱元璋承认自己小时候家里没钱读书 , “圣人、贤人之道一概无知” , 但当时年幼单纯的他又很喜欢听劝人向善的“善人之言” , 这构成了朱元璋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基础 。 随后经过元末的群雄并起 , 戎马倥偬间更加顾不上文化学习 , 直到数年之后 , 朱元璋逐渐闯出名堂 , 才“乃寻儒问道 , 微知其理” 。
朱元璋在《御制资世通训》中写道:父母既不贤明也算不得愚蠢 , 孩子没人教导 , 结果这孩子又孝顺又友爱 , 谁都没他优秀 , 这是为啥?(有父母不贤而不愚 , 子无师而乃仁 , 于六亲和 , 父母孝 , 悌于兄 , 朋友信 , 睦四邻 , 农者勤于农 , 士者勤于士 , 博精于人事 , 其源何如?)
朱元璋认为 , 这是因为这样的父母都是“淳心之人” , 祖上积德 , 父母自己知识水平不高 , 孩子只能向周围人学习 , 博采众家之长 , 比那种跟着一个教书先生读死书的孩子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 毕竟“一师之学 , 一人之见而已” 。 不难发现 , 朱元璋这说的就是他自己 。 个人奋斗固然重要 , 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 。
- 融睿历史|竟不如一位口吃的大臣,汉朝那些事18:在刘邦眼里戚夫人夜夜哭泣
- 星稀月暗|正史上的汉昭帝刘弗陵是个怎样的人?
- 历史将军令|而是将人性看透了,为何郭嘉会算得那么准?他不是神
- 生活中的风尘|历史上的兰陵王与民间流传有何不同?其母何人?引来种种猜测
- 千谈历史|此人大喊:苍天有眼,蜀国有救矣!他是谁?,听闻诸葛亮去世
- 夜光拖鞋1号|历史上的周瑜是雅量君子还是鸡肠小人?,谈笑间强掳灰飞烟灭
- 哒哒萌|反被观音所阴,太上老君在平顶山阴猴子
- 送历史个救生圈|赵武灵王在此地饿死,后世皇帝对此地讳莫如深,秦始皇在此地驾崩
- 『历史揭秘』罗马奴隶主买来女奴隶后,如何对待她们,真实情况无法想象
- 谈古论今说历史|不是士兵问题,而是另有原因,宋朝打不过蒙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