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说历史|朱元璋崛起实录:朱重八何时改名?明朝国号是否与明教有关?

朱元璋的早年艰辛为人所共知 , 他也并不回避自己的艰辛往事 , 一字一句都镌刻在他为父母修建的皇陵碑上 。 洪武十一年(1378) , 朱元璋命江阴侯吴良视察督工在老家凤阳为父母修建皇陵 。 这一年朱元璋已经50岁了 , 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 一时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 , 仿佛“见苍颜皓首 , 忽思往日之艰辛” 。 翰林侍讲危素奉命撰写了皇陵碑文 , 朱元璋读罢却并不满意 , 于是亲自动笔 , 写下《御制皇陵碑》文 , 揭露了自己的艰难往事 。 这一千余字至今仍镌刻在凤阳皇陵碑上 , 赵翼评价其文“粗枝大叶 , 通篇用韵 , 必非臣下代言也” 。 这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回忆录 。
吉祥说历史|朱元璋崛起实录:朱重八何时改名?明朝国号是否与明教有关?
文章图片
明皇陵神道及两侧精美的石象生 。 该陵为朱元璋为其父母修建的陵墓 , 位于凤阳(今安徽滁州凤阳)南7公里处 。 始建于龙凤十二年(1366) , 完工于洪武十二年(1379) 。 其31对石象生和皇陵碑、无字碑及坟丘等历600余年保存完整 , 为历代皇陵中罕见
颠沛流离的家族迁徙史
朱元璋用很简短的文字记述了自己的家族史 , 只有16个字:昔我父皇 , 寓居是方 , 农业艰辛 , 朝夕旁徨 。
吉祥说历史|朱元璋崛起实录:朱重八何时改名?明朝国号是否与明教有关?
文章图片
凤阳皇陵碑 , 总高6.87米 。 碑文为朱元璋亲自撰写 , 因此称《御制皇陵碑》 。 全文1105个字 , 内容主要记述了他如何以卑微之身开创大明江山的全过程 , 是研究朱元璋早年身世的珍贵史料
朱元璋的出生地安徽凤阳 , 在明代称之为中都 , 政治地位尊崇 , 还修建了恢宏的城墙宫室 , 然而其所在的江淮内陆在今天也不是经济发达的区域 。 在元代 , 此处的命运则更加悲惨:这里曾是宋金、宋蒙交战的前线 , 残酷的拉锯战持续了数百年 , 一座座名城变成废墟(如姜夔笔下的扬州) , 百姓四散 , 土地荒芜 , 水利失修 , 灾害四起 。 而元代定都北方 , 仰仗南方的漕粮北运 , 为了维持南北漕运的命脉——京杭大运河不被黄河泥沙淤积 , 淮河下游成了牺牲品 , 经常泛滥 , 为了治水又不得不征发百姓服徭役 , 一年到头没有安生日子好过 。
朱元璋的家族史就是这片无常土地的灾难史 。
若问朱元璋的老家在哪里 , 大部分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凤阳 。 然而按今天的行政区划 , 朱元璋的大哥生于江苏盱眙 , 二哥三哥生于安徽五河 , 朱元璋是朱家第一个凤阳人 , 这显示了朱氏家族颠沛流离的迁徙史 。 在元代的江淮内陆连脱贫都很困难 , 更不要说致富了 。 勤劳的农民连勉强糊口也做不到 , 几代人奋斗攒下来的家业 , 一次灾害或是徭役就会消耗殆尽 。
朱元璋就降生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 。 按照家族的辈分 , 这个新生的男孩被人叫作朱重八 。 这个佃农的孩子从小干农活 , 在大伯和父亲教导下 , 他知道先祖们曾经靠勤奋耕耘过上了有房有地的温饱生活 , 也知道了在衙役逼迫下 , 被迫举家迁徙、家道中落的历史 。 若问此时朱重八的人生理想 , 无外乎做一个自给自足的自耕农而已 , 这就是他祖辈、父辈奋斗一生的目标 。
从朱重八到朱元璋
在朱重八的17岁那年(元顺帝至正四年 , 1344) , 一场干旱席卷了江淮 , 随之而起的是遮天蔽日的蝗虫与横行的瘟疫 。 朱氏家族经历了那么多的起起落落 , 一家人都挨过来了 , 但这次的厄运来得猝不及防 。
在这年的四月六日 , 父亲去世 , 3天后大哥去世 , 13天后母亲去世 。 朱家是外来户 , 在当地没有地 , 只能向地主刘继德向求一块坟地 , 却遭到了刘继德的辱骂 。 在“阖家守丧”的灾难性惨剧中 , 为富不仁者的冷漠与残酷深深刺痛了少年朱重八 。 最终好在刘继德的哥哥 , 退休官员刘继祖出了一块地让他安葬父母兄弟 , 50岁的皇帝朱元璋回忆当年 , 是“殡无棺椁 , 被体恶裳 , 浮掩三尺 , 奠何肴浆” , 何其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