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培谈历史|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谈起,论三国里的舆论控制,原创

纵观历史 , “勇武不可取、套路得人心”的例子不胜枚举 , 而舆论控制正是政客们惯用的套路 。 本文将从三国里最强的舆论控制“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谈起 , 为你解析为什么群雄逐鹿失意场 , 三家最终归了晋 。
嘉平五年(254年) , 大将军司马师废除齐王曹芳后 , 拥立年仅14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 曹髦继位的第二年 , 司马师平叛返程时病死途中 , 将大将军印交给弟弟司马昭 。
此时的朝堂之上 , 司马昭外掌兵权、内控朝政 , 曹氏宗亲早已被司马懿屠戮或圈禁 , 曹髦和郭太后形同摆设 。 司马昭一如当年的曹操 ,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 篡位之心昭然若揭 。
阿培谈历史|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谈起,论三国里的舆论控制,原创
文章图片
甘露二年(257年)五月 , 讨平诸葛诞叛乱后 , 司马昭再无威胁 。
据《三国志》记载 , 258年正月 , 天降异兆 , 魏国宁陵县的界井中 , 出现了两条盘旋的黄龙 。 天兆祥瑞 , 从中央到地方 , 上书恭贺曹髦和司马昭的文书应接不暇 。 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更是公开宣称“双龙同时出现乃是说晋公(司马昭的封号)和当今皇上是并立的真龙天子 , 是魏国的共主” 。 司马昭大喜过望 , 满朝文武应声附和 。
绝望的曹髦写下《潜龙诗》抒发愤慨之情:
潜龙者 , 就是困于井渊无法腾跃的龙 , 天子以此自喻 , 悲凉自不待言 。
阿培谈历史|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谈起,论三国里的舆论控制,原创
文章图片
面对曹髦的悲鸣 , 大臣们噤若寒蝉 , 因为司马昭早就控制了舆论 , 掌握了实权 。 明眼人一看便知 , 两条黄龙同时出现的异相本就是他一手导演的“祥瑞”事件 , 借此控制舆论、俘获民心 , 为自己将来篡位提供“真龙天子”的舆论支持 。
曹髦不甘心当傀儡皇帝 , 甘露5年5月(公元260年) , “帝见威权日去 , 不胜其忿” , 他决定亲自上门刺杀司马昭 。 临行前 , 他将自己的计划告诉近身大臣: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 。 “司马昭之心 , 路人所知也 。 吾不能坐受废辱 , 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 ”
而王沈和王业立刻把消息报告给司马昭 。
曹髦带着几百名侍卫和奴仆出宫直奔司马昭府邸 , 但尚未出宫门就被司马昭派来的亲信拦下 。 正当双方相持不下之际 , 太子舍人成济在中护军贾充的怂恿下 , 一戈刺死曹髦 。
历代杀皇帝的事屡见不鲜 , 毒酒鸩死、白绫绞杀、刀剑自绝……但是 , 臣子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刺死皇帝 , 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
是谁给了成济这么大的胆子?当然是司马昭 。 司马昭不光有实力 , 还懂得控制舆论 。
可怜的曹髦如同飞蛾扑火 , 他以鲜血捍卫尊严 , 赔上了卿卿性命 , 却正中司马昭的圈套 。 自此 , 司马昭更加肆无忌惮 , 曹魏江山唾手可得 。
阿培谈历史|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谈起,论三国里的舆论控制,原创
文章图片
其实 , 司马昭并非是三国时期惯用舆论控制的第一人 , 曹操和刘备都是控制舆论的高手 , 他们立人设、搞宣传、占地盘 , 混得风生水起 , 各领风骚数十年 。
匡扶汉室是曹操打出的第一张牌 。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 曹操采纳谋士荀彧的建议 , 迎汉献帝迁都许县 , 恢复了汉朝的统治地位 , 形成了匡扶汉室的舆情 。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曹操接下来的一切行动都有了合法的名义 。
曹操迎立汉献帝后 , 并没有像董卓一样进行欺凌 , 而是对他非常优待 。 这样一来 , 汉朝旧臣和天下百姓都以为曹操忠于汉室 , 曹操自然占据了舆论正义的制高点 。
迎立汉献帝后 , 曹操由兖豫的割据势力摇身一变 , 成为汉室政府的中央军 , 他“奉天子而征四方” , 诛吕布、伐张绣、破张杨 , “正义之师”一路高歌猛进 , 所向披靡 。 而最为成功的战例则是对袁术、袁绍兄弟两人的讨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