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青青|事出有因,终局并不意外,苏轼赠诗《仇池石》
引言:
苏轼,史称北宋大文豪 。 他的诗包罗万象 , 喜怒哀乐皆有 , 直至今天 , 后人仍在享用 。 其中有首诗叫《仇池石》 , 在这首诗中 , 苏轼有:“宁许负秦曲”一句 。 意思是:“宁可答应来使秦国 , 担负起理亏的责任” 。 秦国在历史上可是被称之为“暴秦”的啊!这诗句中的“暴秦”指的是谁?苏轼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首诗呢?
原来是苏轼接到文友王晋卿一封信 , 要“借观”苏轼家中的镇家之宝——仇池石 。 《仇池石》诗是苏轼回复王晋卿的信函而写的一首诗 。 诗中那句“宁许负秦曲”中的“暴秦”难道指的是王晋卿吗?
从这首诗中得知 , 苏轼与王晋卿为这块“仇池石” , 产生了感情纠葛 , 到底给不给文友王晋卿借观呢?为此 , 发生了一段令人值得回味的故事 。
文章图片
仇池山
一
北宋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 , 苏轼从杭州被召还朝 。 “仇池石”是苏轼在杭州时 , 他表兄程德孺自岭南带回来转赠给他的 。
“仇池石”产于甘肃陇南市西和县大桥乡“仇池山” 。 “仇池山”海拔1800米 , 山顶为“小舟”之状 , 方圆百顷 , 四面斗绝 , 红岩石壁 。
“仇池山”险峻偏僻 , 远离世间 , 成为乱世中的“一方净土” , 似传说中的桃花源 , “羊肠蟠道 , 三十六回 。 山上丰水泉 , 煮土成盐”(沈约《宋书·氐胡列传》) 。 在这里生活能自给自足 , 没高贵之分 , 有与世隔绝之感 。
仇池山是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 。 据载:“伏羲生于仇池 , 长于成纪(今甘肃秦安)” 。
由于“仇池石”来历的特殊原因 , 再加上苏轼年少时就钟情池石 , 所以 , 对表兄赠的这块“仇池石”苏轼特别喜爱 , 珍重 , 把它当成了镇家之宝 。
文章图片
仇池石
四邻好友闻之苏轼家中有了镇家之宝 , 纷纷前来观赏 。 其中一位文友 , 人没到 , 却来了一封信函 , 说是要借观苏轼“仇池石” 。 苏轼看罢文友来信 , 再看落款:晋卿 。 即刻顿生疑窦!难道晋卿在打这块“仇池石”的主意?
二
晋卿 , 姓王 , 名侁 , 字晋卿 。 北宋画家 , 收藏家 。 其祖上是北宋开国功臣 , 而他是当朝驸马 , 其夫人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同胞妹妹 。
苏轼与晋卿交往以诗文为轴线 , 外加办点俗事 , 但未脱出文人相交的范畴 。 例如 , 苏轼嫁外甥女 , 向晋卿借钱二百贯;有些僧人托苏轼求法号、紫衣 , 有些人想出家当和尚 , 求度牒(出家僧尼的凭证) , 苏轼都转托晋卿去办 。 就连苏轼的婢女秋蟾小姐要出家为尼求度牒 , 也托晋卿 。 宋代徭役繁重 , 很多人想出家为僧 , 以求摆脱 , 但当和尚和尼姑 , 得由官府发给度牒证书 , 这要化一大注钱 , 是很不容易办的 。
苏轼与晋卿平常交往 , 以晋卿作画 , 自己题诗为主 。 有一次 , 晋卿作《烟江叠嶂图》 , 苏轼赋诗十四韵 , 与晋卿和之:“亦为道其出处契阔之故 , 而终之以不忘在莒之戒 , 亦朋友忠爱之义也 。 ”从这题诗中看出两人交谊之深厚 。 其语句奇葩华丽 , 是独有的诗与画之美 。
晋卿家势豪富 , 与苏轼穷困形成鲜明对比 。 苏轼常常接受晋卿馈赠的丰厚礼品 , 不仅有酒食茶果 , 也有笔墨纸砚及药品 , 还有鲨鱼皮、紫茸毡、翠藤簟等贵重物品 , 有一次还送给弓一张、箭十只、包指十个 。 就因为这些频繁交情 , 苏轼也不拿晋卿当外人了 。
更难能可贵的是患难之交见真情 。 “乌台诗案” , 苏轼身陷文字狱网罗之中 , 在“亲朋皆绝交”的困境下 , 晋卿仍然与苏轼保持联系 , 通风报信 , 为此 , 晋卿受到株连 , 降两级和停职的处分 。 晋卿夫人也气病了 , 宋神宗皇帝看在手足份上 , 才“复其官 , 以慰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