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羽倾城|轿子限行降开支,古代如何管理官员三公消费?四菜一汤减奢靡( 二 )
文章图片
和珅从社会角度看管理官员的“三公”消费的缘由不合理的公费出行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
公费出行 , 就是“三公”中的其二 。 在古时候 , 古人出行只能选择马车或者轿子 。 在古时 , “出无车”是被上层阶级视作奇耻大辱 。 所以古时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出行都会乘马车 , 然而乘车的费用也是算在政府支出中的 。 乘马车也分有各种马匹、车辆大小的等级之分 。 稍微出门近一点官员们就会选择乘轿 , 而且官员们的乘轿意愿也很大 。 根据史书记载州县官员乘轿的场面:“出行时 , 州县官乘坐二人小轿在前 , 轿旁一位师爷侍候 , 称为“简书” , 次是青旗 , 再是肃静牌(州县官是亲民官 , 只设肃静 , 不设回避牌) , 牌后是执事 , 有铜棍和皮槊各二 , 蓝伞一 , 青扇一” 。
可以想象出出行时场面的宏大 , 所以当官员不合理的利用公费用于奢侈出行时 , 会造成财政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 。 官员的铺张浪费可能会激发民众的不满
古代平民想要任官 , 无非就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另一种就是建立战功 。 建立战功呢需要战机 , 机会渺茫;科举考取功名需要天赋和长时间的尝试 , 机会也不大 。 因此 , 古代阶级相对固化 。 大多数民众一直过着苦寒的生活 , 所以仇富思想比较严重 。 只是历史因为政府奢华享受 , 黎明百姓生活穷困潦倒而被推翻的政府不在少数 , 秦朝当属其一 。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是这样描写的:“秦爱纷奢 , 人亦念其家 。 奈何取之尽锱铢 ,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 , 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 多于在庾之粟粒 。 ”从字里行间可以想象出秦政府的奢华 。 所以 , 百姓对政府的认可程度一点时候决定了政府的存亡 。
文章图片
百姓
当官员生活奢侈 , 百姓生活艰苦到达一个极端时 , 黎民的仇富思想就会爆发出来 。 更为严重时黎民百姓会起来反抗 , 这就会威胁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 政府通过管理官员的“三公”消费 。 来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作风 , 让百姓更认可政府、更依赖政府 , 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和睦 , 国家稳定 。 古代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
我国从秦始皇开始一直都实行史书上是这样形容皇帝的:"帝者 , 生物之主 , 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 皇帝相对于臣民来说 , 就是天 。 虽然各朝各代实行君主专制的程度有所不同 , 但是总体上来说都是君主一个人统治国家 , 官员只是来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工具 。 贤明的统治者能够驾驭好群臣 , 把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 。
但是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昏庸的皇帝 , 皇帝轻信某些大臣 , 有些大臣权倾朝野搞得国家民不聊生 。 统治者限制官员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 , 因此统治者通过管理官员的支出来钳制官员以此来达到巩固自身统治地位的目的 。 倡导节约、精准划分减少官员“三公”消费宣传节俭减少公费吃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贫寒 , 成长环境相当的艰苦 , 所以朱元璋一直都有勤俭节约的习惯 。 《大明英烈传》记载了朱元璋在雨天看见两个内官穿着新靴在雨中走过大怒斥责:“靴虽微物,然皆出自民财 , 且非旦夕可就,尔等何敢暴殄天物?大抵尝历艰难 , 便自然节俭,稍习富贵 , 便自然奢华 , 尔等急宜改换 。 ”
朱元璋一直都是倡导节约的 , 在他登基后面对巨额的公费吃喝支出 , 往往痛心疾首 。 因此 , 他首先以身作则 。 在他日常吃饭时 , 主动减少奢靡 , 最多只吃"四菜一汤" , 甚至他和马皇后还曾经引领过吃素的浪潮 。 他所倡导的“四菜一汤”也十分简单 。 官员们明白 , 皇帝这是想从上到下的倡导节约 , 所以那个时期的公款吃喝有所收敛 。
- 静者也|轿子在古代社会是如何发展的?,从交通工具到等级象征
- 微凉得倾城时光|5个功效护发润肤防晕车,看完大开眼界!,吃橘子剩下的皮别扔掉
- 国际艺术大观|淡然一笑,倾国倾城!,英国画家阿尔斯通笔下的古典美人
- 大海玩混剪|而是以骑马为荣,古代的官员上朝都做什么?唐朝最不喜欢坐轿子
- 米斗文史|轿子怎么会上错,古人乘轿都有哪些规则?,俗话说上错轿子嫁错郎
- 清羽倾城不当凤尾”,透过《红楼梦》鸳鸯拒婚,聊聊职场智慧,“宁当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