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二十四节气里,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那个。
一路溯源,能追溯到东周。
那时人们就发现,每年太阳走到今天,日影就会变得很短。
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每年到了夏至日,太阳挂在天边,仿佛是站着不动。
文章插图
烈日当空,酷暑炎炎。
阳气最盛,白昼最长。
夏至的到来,标志着夏天已经过半。
但往前看去,前面还有热热烈烈的大暑小暑在前方等待。
夏日漫漫,树影斑驳,光线明亮。
午后泡一杯白牡丹,看着窗外摇曳的树梢,享受独属于夏日的适意与舒展。
文章插图
《2》
夏天喝点茶,能清心消暑。
但很多人却想不明白,这天热的天气连喝几杯热茶下去,为什么能做到心静自然凉?
这其中,茶汤里的花香、毫香、鲜香、竹叶香等,扮演着积极作用。
按照前人的智慧总结,闻香可以消暑,消解暑热带来的烦闷。
《武林旧事》里,有写到南宋的临安府。
宋朝的皇帝,深谙清雅消暑解乏之道,他们命匠人修了水殿,四周布满香花。
像栀子、玉兰、茉莉之类的夏日小白花,摆在房间周围,香气馥郁,又香又甜。
再然后,围绕着水殿,用风轮鼓风。
风轮转动下,引领着四周的花香分子涌动,将阵阵天然花香,送入殿内。
即便如此,帝王家的极奢,还嫌不够。
文章插图
还要在殿内的纱橱上,挂上百斛香珠,幽香阵阵传来,清芬满殿。
看到这样的记载,格外令人羡慕嫉妒。
因为,哪怕到了现代社会,如此有格调的高奢纳凉方式,也难以寻觅。
由流水与花香,组成的阵阵清凉,可比成天待在空调房内舒适!
再回想起那些在影视剧里,时常能够看到的,小丫头在热天时给富贵人家打扇子扇风。这比起“鼓以风轮,清芬满殿”来说,格调差远了。
宋朝时,有诗人写了一首《夏日吟》。
“君不见长安公侯家,六月不如暑。扇车起长风,冰槛沥寒雨。”
而在史官笔下,在记载宋朝的避暑水殿时,意简言赅地点评——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
这样花香满殿的清凉宫,实在是夏天的避暑天堂!
文章插图
《3》
从宋朝皇家的纳凉方式,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经验。
那便是,花香消暑法。
闻着阵阵清芬,虽不能做到让气温下降,但能够让人心静下来。
像是那款,经常被推荐给新茶客入门的2021一级白牡丹鹊桥仙。
它身上的花香,当真是极妙。
称了5克茶,趁着烫壶温杯后的余热,投入盖碗内。
沸水一冲,倒出茶汤,盖上的毫香与花香,是前调茶香的主香型。
微冷后,茶香变得清雅、清郁、清新,且尤带几分早春时节的微凉薄荷感。
文章插图
汤水入口,香滑细软,更伴着几丝清凉。
仿佛是宋代皇家的花香纳凉法,出现在了喉间。咽下茶汤后,清凉的回甘快速涌起。回甘生津,喉咙里浮起阵阵清凉舒爽。
与此同时,慢慢回味,花香盈然。像是余音绕梁三日那样,在喉间久久不散。
细致分辨起来,能够找寻到多层不同风情的花香。
清郁深沉的七里花香,甘甜清逸的夜来花香,以及盛开在骄阳底下的缅因花香……
诗人写,生如夏花之绚烂。
馥郁至极的花香,清芬怡人。
喝着茶,闻着香,六月天里的那一份燥热早已经从心间,彻底消散不见。
难怪前人在遇到一杯好喝的茶时,不称为“茶”。而要专门起一个爱称,叫做“香茗”!
文章插图
《4》
夏至日,天气阳气升高,气温越来越热。
焦灼的阳光,直泻而下。
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
于是,在六月的午间,时常能看到一场场骤来疾去的雷阵雨。
【 冷泡茶|今日夏至,面对越来越热的天气,该喝热茶还是冷茶?】但在没有下去前,烈日炎炎,周围的空气里仿佛没有一丝风,又闷又热。
暴露明晃晃的毒日头下,高温热浪阵阵袭来,让人无处可躲。
- 黄油|全麦坚果面包
- 知繁花?梅花|用T 梅花
- 糕饼|今日填仓节丨制作美味糕饼,祈求丰年!
- 战争片|最热的血与最冷的枪,构成美学风格
- 玉米粒|银耳酒酿玉米羹
- 绿地|《今日象山》绿地(2月23日)
- 黄酒|天冷喝热红酒健康吗?
- 芝士片|芝士冷豆腐
- 豆腐块|《养生厨房》今日菜谱——“韭香豆腐”
- 冰墩墩|冰墩墩的NFT暴涨千倍?真相则是价格暴跌、成交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