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非对山东汉代画像石榜题书写、雕刻、书法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除少数因字少空间大不需要书丹(墨)外,绝大多数皆经过书丹(墨)。书丹(墨)是直接上石的,虽然目前没有发现像王基断碑那样留在石面上书而未刻的丹迹,但从题记文字的排列、布局以及当时的习惯看,这种推测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书丹上石之前一般都先作好界格,尤其是字数较多的题记更需要如此,有的界格在镌刻文字的时候也一并刻出来。题记有两种刻法:一是单刀刻,一是双刀刻。他认为,从隶书书法类型的角度,汉代画像石榜题有典型隶书、通俗隶书、行书隶书等,以前二者为多。
华人德在《中国书法史·两汉卷》中对汉画像石榜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具体讨论汉画像石题字时,他将其放在不同碑刻形制中,如在“墓志”一节,他指出“崖墓题记比其它石刻显得简相、粗率,有很强烈的地方书风特色。”石阙单列一类进行总结。而“杂类”第一种又是“画像石题字”。他认为“画像石题记的字都较小,刻得也细浅,结体生动自然。”他还认为陕北汉画像石题字有自身的特点:“铭文隶书,间杂篆法,或阴刻,或阳刻,均工整地刻在竖框内,笔画线条无粗细变化,偶有波挑,甚至全无波挑,结体方正均称,排列整齐,与周围画像图案风格十分配合,表现了严肃庄重的整体美。”他还指出汉画像石题字有极精彩者,“如《左元异墓石》书刻皆精美,不让《乙瑛》、《礼器》诸碑,而秀润过之。《苍山城前村汉画像石墓题记》、《沂南北寨村汉墓画像石题榜》字用单刀刊刻,刀锋的起讫冲运技巧掌握得十分成熟,线条富有趣味。崖墓题记中如《朱秉题记》、《建宁三年题记》、《张君题记》等皆笔势超迈,线条圆凝,纵逸神异,出于意外。这些刻石都是研究汉隶书写技法和书法史不可忽略的材料。”
欧阳摩一对篆书和隶书榜题的书法艺术分别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汉代画像石上的篆书榜题或方笔或圆笔,或规整或变异,或清健或粗犷,形态有殊,风格多样,除历史、文化价值外,还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他认为在汉画像石榜题隶书中,约百分之七十为民间通俗隶书,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为今隶(八分),其余为美术隶书(多为阳文),章草,篆隶合体等,风貌各异,光彩眩目,为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对当时字体,书体的变革及后世的书艺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长远的影响。他还对汉代画像石榜题中的通借字、异体字作了介绍和探讨,对某些疑难字作了具体辨识,为增补《碑别字新编》等工具书提供了新资料。
张磊对榜题文字艺术风格的研究。他认为,汉画像石文字的艺术风格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着意型隶书,表现出工巧、规整的风格,字体形态或扁横或方正,笔画或波挑或平直,石刻技术精良,体现出较高的石刻水平。一种是随意型隶书,表现出拙朴、犷野的风格,字的形态或长或方,有行无列,有的甚至无行无列,笔画多无波挑,画像石中文字的艺术风格多为此特点,整体感觉比立碑颂德的石刻风格活泼、洒脱,烂漫自然,是典型的汉代民间书法作品。
蔡正煜认为汉代画像石榜题在笔法、布局、结体上更出现了一种新的境界,与之前较为庄重的汉代碑刻相对比,多了几分随性,如果我们把汉代碑刻的文字比作彬彬有礼的晚辈站立于长辈的面前,比较矜持,庄重,那么汉画像石的题榜题记文字就好比洋洋洒洒的青年,充满随意且无所顾忌,显示出了更高的审美风格。鲁西南地区汉画像石题榜题记大多出于无名的书家之手,在工匠的不断实践中熟能生巧,产生了无穷的智慧,书法成就不亚于当时的有名之士。
郑立君认为汉代画像石榜题隶书的写刻有书法家的参与书丹,石刻艺人的写刻和一般书者参与书写三种可能。
此外,王镛的《中国书法简史》、徐利明的《中国书法通论》等书法史著作和资料集,对汉代画像石榜题的书法艺术审美进行了简要论述或赏析。江继甚分析了山东嘉祥武氏祠等几处汉代画像石榜题的书法艺术。
上述这些研究之外,学人还对汉代画像石榜题所涉其他内容进行了研究,如王滢把汉代画像石上出现的文字分为榜题,题记和工作性铭文三类,并对榜题和题记作了区分,指出榜题是与画像密切相关的文字。提出了与金石学相异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即形式研究,文化背景分析和美术史的纵览。把榜题的内容分为说明性和赞颂性两类,发现榜题主要存在于车骑出行图,人物行列图,墓(祠)主受祭图,历史故事画,神鬼祥瑞图等教化功能强的画像中,榜题在画像的考释和构图上都有正反两面的作用,是汉画像石程式的一部分。认为这一现象与汉代社会的教化风习和图文互补观念有关。吴镇烽对陕晋地区榜题涉及的地理问题进行的考释。欧阳摩一认为有的长篇榜题具有墓志性质。
- 画家|拯救心灵:梵高的自画像
- 专家们|汉代留下一件陶俑,证明两个“鹰目狼顾”的名人,有可能是存在的
- 汉代|邛崃汉墓发现一枚印中印,不仅造型奇特,还更正《汉书》中的错误
- 自画像|美术生自画像火了,老师看后直接给了0分,网友表示:这波不冤
- 白马作|武威市汉墓中,出土一支汉代毛笔,它还有另外三个少人知道的用途
- 汉代|长沙博物馆2月3日起正常开放 虎年出发带你探寻更多文物故事
- 汉代|科技复活国博汉代说唱俑评说“年味儿”
- 侗族|趣闻社 她是寨中“一枝花”,16岁画像被印上人民币,如今生活如何?
- 画像石|虎年寻虎!探寻藏在河南博物院里的“虎文物”
- 荆州博物馆|汉代的皮鞋、唐代的加金织物跨年聚首丨春节荐展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