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同和|专访一大纪念馆总设计师邢同和:铸起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红色建筑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
百年已是风雨兼程,百年正是风华正茂
邢同和,1939年出生,华东建筑集团资深总建筑师。先后主持设计了外滩风景带、上海博物馆、龙华烈士陵园、上海世博会申办方案等多个重大城市规划项目,也是中共一大纪念馆规划、建筑总设计师。
日前他接受本报独家专访,以自身亲历,讲述设计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故事,以及如何在时代大潮中,铸就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红色建筑。
邢同和|专访一大纪念馆总设计师邢同和:铸起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红色建筑
文章插图
设计一个梦幻的建筑容易,但设计一个有呼吸、能生长,能与城市和人民相融的活生生的建筑则煞费思量。
执业近一个甲子,岁月悄然流淌,邢同和发现,自己用心设计的这一件件鲜活的建筑作品,就这样长在了这座开放、创新、包容,且具有深深红色基因的城市里。
与城市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见证历史,奋进当下,更展望未来。
历经四年,从设计到建设,中共一大纪念馆不久即将开放。
作为该项目总设计师,邢同和难掩激动,年逾八旬的他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来到附近,隔着太平湖,用手机对着一大广场拍照留念。
1921厘米高的旗杆,这一数字蕴藏着党成立时的年份;高16厘米的底座旗台,由两块汉白玉石料拼制而成,寓意着崇高理想和希望;一大广场上还有一处“对景”,是一棵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的百年劲松,象征着深深扎根于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依旧风华正茂……
邢同和|专访一大纪念馆总设计师邢同和:铸起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红色建筑
文章插图
在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的上海,设计建设这样一座红色建筑,某种程度上,这不仅是为整座城市、人们心里竖起一座建筑丰碑,也是邢同和为自己近60年的建筑设计职业生涯竖起的一座里程碑。
“要设计经得起历史、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建筑,做人民的设计师。”
回望执业第一天就立下的志向,今天,这位耄耋老者扪心自问:“我,真的做到了!”
设计中共一大纪念馆,方案首页写满了学习心得
“通过建筑总体与细部的思考,集中凸显‘两个百年主题’:伟大的开端,伟大的复兴。”
“建筑的形式与材料,是上海特色建筑风格的体现,既要有创造性的特点,也要有感染力的彰显。”
“主题的形式表现,具象与抽象结合。让人们被感染被感动,始终深深牢记,点题点睛点故事。”……
这些珍贵的手稿,正是邢同和着手设计中共一大纪念馆之前的学习心得。
没错,学习。
邢同和|专访一大纪念馆总设计师邢同和:铸起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红色建筑
文章插图
2017年,接到参与中共一大纪念馆筹建工作任务后,邢同和与往常一般,没有急着动笔构思,而是先沉下心来学习。
他第一时间带领设计团队所有成员,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瞻仰参观学习,在宣誓大厅他和设计团队重温了入党誓词。此后,团队反复翻阅相关史料,多方座谈调研,在启动设计之前,领悟了“风貌保护、精神传承”等设计主旨。
学习,这也是邢同和持守了一辈子的执业习惯。别人的设计方案上,首页是绚丽的效果图,但他的方案首页,永远都是:学习心得。
他说,做任何事都一样,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绝不能没有学习、没有调查研究,就一头钻进业务堆”。
学习,既是找灵感,更是酝酿感情,“通过学习才能了解过去、把握当下、畅想未来。通过调查研究,设计师才能更好地进入角色。”邢同和说,“感受当年的人、事、物,待心中的热情愈加炙热,设计也就水到渠成。”
邢同和|专访一大纪念馆总设计师邢同和:铸起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红色建筑
文章插图
太平湖畔,1921厘米高的旗杆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旗杆矗立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建筑的中轴线上,也是兴业路的中轴线上。通过一大广场把中共一大会址文物遗址与新建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串连呼应起来,成为一组不可分割的公共性纪念建筑群,并向太平湖的绿色景观通透延展。这一步跨越,便是百年。
中共一大纪念馆选址在哪里,建多大面积,又该建成什么样?当初,围绕这些问题,各方有过多次探讨。
邢同和团队坚持从城市风貌和老建筑中去寻找答案。
翻阅史料时,他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上世纪80年代。彼时,围绕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修缮保护,也同样进行了多次论证。
“那个时候,那一整排石库门房屋,建筑界面都是连续的,整片建筑肌理也非常完整。经过多次讨论,最后各方都尊重当时文管委的建议,实行保护性修缮。兴业路上的石库门建筑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对部分进行保护性修缮,用于陈列展示,此外连弄堂的宽窄尺度,整体的布局,都没有变。”他这样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