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庵笔记|水浒中,为何西门庆要给潘金莲唱“肥喏”“唱喏”是什么意思!


老学庵笔记|水浒中,为何西门庆要给潘金莲唱“肥喏”“唱喏”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浅说水浒》第141期(文/焦目)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都知道,太监、婢女或者大臣,在回应主子时,常常要小声说一个“嗻”或者“喳”。这个“嗻”或者“喳”是一种礼节,表示“收到,得令”的意思,主子说完话时,必须要回应。这种回应,其实只有清朝才有,而且根据溥仪《我的前半生》记载,当时只用“嗻”,根本不用“喳”。至于汉人,也用这样的礼仪,不过不是用“嗻”,而是“喏”。这一点,喜欢看秦汉时期影视剧的人应该知道,比如三国,武将在回应主公时,常常就会说“喏”。
老学庵笔记|水浒中,为何西门庆要给潘金莲唱“肥喏”“唱喏”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但是看了水浒会发现,下级人物在回应或者拜见上级时常常是“唱喏”。比如郑屠刚见到鲁达时,就连忙出来唱喏,还要说一声“提辖恕罪”;林冲在柴进的庄子里见到洪教头时,也是连忙唱喏,说一句“林冲谨参”;孟州的牢营中,众囚犯见着小管营施恩时,一齐都来唱喏;而宋江为招安之事见宿元景宿太尉,不但唱喏,还要躬身下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秦汉时期,明明只要回应一个“喏”;为何到了水浒中,人们要“唱喏”,“唱喏”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得从古人“唱喏”说起中国是礼仪之邦,从三千年前的《周礼》开始,周天子就喂人们日常生活制定了礼仪,大到参拜官员皇帝,小到吃饭洗澡用什么毛巾,这些都有规定。我们现在人见面要握手、打招呼、问好,比如“吃了吗”“近来如何”等。不过,握手是近代从西方传入的,这一点要注意。
老学庵笔记|水浒中,为何西门庆要给潘金莲唱“肥喏”“唱喏”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类似的礼仪,在古代也有,古代人们见面的礼仪是作揖。作揖的过程是先举手,双手伸掌并拢,大拇指向上,手的位置与心齐平,然后躬身下拜,头弯到手的位置,最后再直起身子,整个过程并不说话。拜最早只是弯腰,后来发展为下跪磕头并且脑袋要碰到地。
老学庵笔记|水浒中,为何西门庆要给潘金莲唱“肥喏”“唱喏”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从东晋开始,人们在打招呼的时候,不但要作揖,还要发声说话,说的就是“喏”字。这个说出“喏”的过程就叫“唱喏”。只有江左的王氏才会用这种礼仪,当时有个著名的和尚支道林,他去拜见王氏时,看到这种礼仪很莫名其妙。人家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还说“就看到一群乌鸦在哑哑乱叫唤”。古之所谓揖,但举手而已,今所谓喏,乃始于江左诸王。方其时,惟王氏子弟为之。——陆游《老学庵笔记》后来,这种礼仪逐渐被推广,到唐朝时,基本上已经普及,但唱喏之礼最为普遍的还是在宋朝。这可能跟经济文化有关,毕竟“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嘛。两宋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人们都会唱喏。北宋皇帝阅兵时,开幕式会敲梆子,敲第一声和最后一声(一共四声)时,全场士兵都要一起唱喏,非常震撼,这个事儿在周密的《武林旧事》中有记载。
老学庵笔记|水浒中,为何西门庆要给潘金莲唱“肥喏”“唱喏”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由于唱喏之风盛行,连周边的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也被汉化,他们中的上层人也会拱手唱喏,不过老百姓依旧只是作揖。除了“唱喏”,水浒中还有“肥喏”“大喏”。其实“肥喏”就是“大喏”,就是在作揖下拜时,用洪亮的声音,把“喏”字有节奏地拖长,这是比普通唱喏更为恭敬的大礼,一般是下级武将所用,或用于拜见至亲尊者,当然也可以用来引人注意。
老学庵笔记|水浒中,为何西门庆要给潘金莲唱“肥喏”“唱喏”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比如水浒中,西门庆被潘金莲失手掉下的竹竿打到了头,他本想骂人,但一见潘金莲的美貌,立刻不生气了,反而唱了个肥喏。其实本该是潘金莲道歉唱喏,西门庆之所以如此,就是看中了潘金莲的美貌,所以反其道为之,也是要引起潘金莲的注意。这就属于水浒的细节了,看懂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原著。但是,“唱喏”的礼仪到了原创便被废除了,所以明朝时人们就搞不清了。西游记中,作者就把唱喏理解为作揖了。到了清朝,大家就更不懂了,小说中干脆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