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青史|看古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早期形成与发展,从历史渊源入手( 二 )


战国时期 , 各国所推举的重农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富国强兵 , 以便于自己可以在日渐频繁的诸侯战争中占据先机 。 在重农政策的保障和影响下 , 国家政权与个体农户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 , 共生互利的关系 。
国家为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以及个体小农的生产积极性 , 开始在落脚于社会保障制度上 , 把前人的社会保障措施进行总结与加工 。 除了在社会保障方面的那些直接有效的措施以外 , 还加上了部分帮助社会保障推行与实现的辅助措施 。
素素青史|看古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早期形成与发展,从历史渊源入手
文章图片
图古代养老
比如人口与财产统治政策 , 换句话来说就是人口普查 , 人口普查所得出来的数据是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时的最根本的依据 。 在掌握社会人口数量以及财产数额的基本情况后 , 国家便可以进行财政分配来对社会保障措施的推行进行支持 。
再者便是设立监察与监督机制 , 让社会保障措施可以完全落实 , 真正的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民百姓 。 最后便是推崇基层居民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 , 调动居民组织之间的互助积极性 , 这个政策也有助于社会保障措施的顺利实施 。 结语:
从社会保障的起源来看 , 时间上来说 , 早在大同社会便出现了有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美好设想 。 到了夏商周时期 , 帝王更是根据前人的社会保障措施进行了整合 , 在养老以及对残障人士的安置上都是糅合了前人社会保障措施的精华的 。
素素青史|看古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早期形成与发展,从历史渊源入手
文章图片
图母慈儿孝
若从政治理念上来说 , 作为皇权合法性的基础条件之一的敬德保民理念 ,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起源 , 也是当权者“德”的具象化体现 。 而这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措施基本都带有小农经济的色彩 , 以救灾和挽救社会危机为主 , 保障农民的收益 ,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
在治世之书《周礼》和《管子》中关于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记载 , 里面对从大同社会到文明社会的社会保障措施都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类 , 而且也结合了成书背景提出了有关于社会保障的新的治国原则 。 这两本书的出现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措施的完善与完整性 , 标志着以国家为基本 , 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来保障以救灾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与完成 。
参考文献:
《周礼》
《左传》
【素素青史|看古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早期形成与发展,从历史渊源入手】《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