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青史|看古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早期形成与发展,从历史渊源入手

引语:
十六世纪的英国 , 是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 。 而古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西方的历史文化渊源是截然不同的 , 甚至古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还要早于英国几千年 。
古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现代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尽管有许多区别 , 但在本质上还是由国家政权所负责承担 , 为国家百姓的生产活动以及救济方面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 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维持古代社会秩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也是中央集权封建社会加强社会统治力的重要手段 。
素素青史|看古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早期形成与发展,从历史渊源入手
文章图片
图古代耕地展示图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
早在四五千年的大同社会便已经出现了有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记载 , 所谓:“老有所终 , 壮有所用 , 幼有所长 , 鳏寡孤独废疾者 , 皆有所养 。 ”指的便是人们对于社会保障最初也是最美好的设想 。
远古社会中 , 各个部落之内的成员同舟共济 , 互帮互助 , 相扶相持 , 共建和谐美好社会 。 若是要从现代人的角度去评价 , 这里面已经包含了现代观念中的养老保障 , 教育保障以及对于弱势群体的特殊照顾观念了 。
在《容成氏》中 , 也曾提到了尧舜禹时期的帝王对于一些残疾者安置照顾问题的解决办法 , 与上文所提到的大同社会里的鳏寡孤独废疾者 , 皆有所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夏商周时期 , 国家的诞生代表了文明正式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 从前部落里所提倡的相扶相持 , 互帮互助的观念和习俗逐渐成为了法律法规里的制度 , 也渐渐成为了国家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
夏商周时期的养老政策以及对于社会残疾与弱势群体的安置照顾政策基本上是原始社会部落之间互帮互助习俗的改良 。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 提到了“古之长民者”之举 , 是要让“民生有财用 , 死有所葬” , 这个长民之举便是一个带有社会保障风气的政治政策 。
素素青史|看古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早期形成与发展,从历史渊源入手
文章图片
图赡养老人二、政治理念起源
敬德保民的政治理念 , 是古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渊源 , 也是当权者最重要的政治理念之一 。 若要溯源 , 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文明诞生之时 , 这个政治理念到了西周时期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了 , 并且拥有一套配套的理论体系 。
敬德保民与天命观两大基石 , 是历朝历代的王朝统治者都必须遵照的两大传统理念 。 通俗点来说 , 当权者能够统御天下 , 无非就是自己是所谓天命的代言者 , 代表的是天命 。 但统治者要如何去真正成为这个天命 , 便要看他的统治政策以及理念是否是围绕着“德”一字展开的 。 敬德保民这一观念 , 便是统治者“德”的具体表现 。
在西周时期 , 统治者们便开始跟自己的后代灌输知民生多艰 , 并学会体谅与改善百姓生活的思想 。 西周时期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脚点 , 是以国家之名来保障农民农耕事业的发展 , 比如保障受自然灾害困扰的农民生计与生活保障 , 提高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
在救灾方面 , 西周也有详细的应对之策 。 比如遇到年饥时 , “分助有匡 , 以馁无者 , 于是救困” , 同时还有不同情况下的对应措施 , 由此可见西周已经建立了以国家为中心和主导的救灾救困的反应机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 。
素素青史|看古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早期形成与发展,从历史渊源入手
文章图片
图古代日常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 , 敬德保民的政治理念成为了诸侯国家统治者的最重要的遵循原则 。 在晋悼公登位之时 , 便大力推行宽民措施 。 楚庄王时期 , “老有加慧 , 旅有施舍” , 两国的这些惠民与养老政策 , 一方面为天灾人祸做好了应对措施 , 可以及时挽救社会危机 , 另一方面也可以积聚民心 , 提升自己的国力 。
从上可见 , 从敬德保民这一观念衍生出来的种种社会保障措施在提高国家实力以及保障社会安全方面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 三、社会保障机制带有农业社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