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祯 跑完一万公里有多难( 三 )


文章插图
图|军营的磨练让王文祯变得更强
生活从来没有容易过 , 因此当上消防员后 , 苦和累并不值一提 。 开始系统长跑后 , 肌肉酸痛就是日常的状态 。 那些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太多了 , 跑步却是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 , “韩寒说的 , 体育之美就是你能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 。 ”
日常的跑步练习里 , 王文祯觉得最难就是速度训练 , 需要用极限冲刺五公里 。 过程痛苦到想放弃的时候 , 他会在脑子里催眠自己说:“就跑最后一圈了 。 ”但这一圈结束 , 双腿还是不自觉地开始新的一圈 。
王文祯Keep主页上的一句话打动了很多人 。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孤独和迷茫过 , 那就去跑步吧 。 ”
他喜欢动漫《强风吹拂》 , 里面的主角说过:“跑步是件神奇的事情 , 光是跑得快也不算胜利 , 还要有对手、有伙伴 , 将他人的呼声化作自己的动力 。 ”
加入约定的7000多Keepers们来自天南海北 , 有人在意大利威尼斯凌晨打卡 , 有人在黑龙江的冰天雪地里奔跑 , 有人在南方的海边发来视频 。 这些素未谋面的跑友们自称“伊家人” , 约好了跑完一万公里后 , 就举办一次线下聚会 。
这让王文祯想起上初中的时候 , 班长动员大家参加运动会 , 很多项目都没人报 , 班长急得站在台上哭 。 他看不下去 , 主动报了个“男子一公里” , 那时他从来没跑过步 。 结果带动了关系好的同学 , 报满所有项目 。
这场一万公里计划的反响让王文祯感到吃惊 。 持续打卡的跑友里 , 有一位曾经是肿瘤患者 , 手术之后身体状况很差 。 王文祯鼓励他从跑几百米 , 到一两公里 。 一年多以后 , 已经能跑十五公里了 , 身体的恢复让他变得自信 。 就像Keep所倡导的那样 , 运动的力量看不见也摸不着 , 却改变着每一个人 。
很多人都是被“约定感”吸引而来 。 姗姗是2019年中开始打卡的 , 从跑两公里都气喘吁吁 , 慢慢能跑到十公里 , 去年11月 , 她完成了人生第一场马拉松 。 过去跑步 , 她是为了保持身材而强迫自己 , 后来她开始思考奔跑的意义: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能跑、自律 , 不是为了别人的眼光 , 而是一种热爱和信念 。
宇轩是被学校的同桌推荐加入的 , 当时他是个280斤的胖子 。 去年六月 , 他开始在Keep上伊忘公里的话题下打卡 , 开始自己的第三次减肥 。 跑起来的时候 , 和过去一样脚疼、胸疼 , 时刻想要放弃 , 但这次 , Keep话题下跑友们的加油和陪伴让他坚持了下来 。 过于肥硕的体型限制了他的体能 , 完成一万公里可能需要跑上20年 , 但是今年二月 , 他已经减到了205斤 。
王文祯 跑完一万公里有多难
文章插图
图源自Keep|成功减肥的宇轩
大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 小到高中生 , 跑步的动作简单而相似 , 每个人却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意义 。 无数个陌生人在一个相同的话题之中形成了连接 , 交流信息 , 得到朋友与陪伴 , 也在孤独的日子里得到了力量感 。 他们在各自的空间里独自奔跑 , 却又是和成千上万人一起在路上 。
疫情期间 , 滞留在武汉的Sara因为隔离 , 连续117天没有跑步 , 那段日子她焦虑到抓狂 。 四月底 , 她终于在小区楼下跑了两公里 , 在手机上上传了记录 , “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 ”
也许去除掉那些明确的目标和意义 , “一起跑步”其实只是抵抗无数疲惫生活的 , 一个最朴素的办法 。
王文祯已经跑完了六千公里 , 以现在的速度 , 半年后就能实现一万公里的最初目标 。 去年的宁波马拉松 , 他跑进了三小时——被视为业余选手的一道门槛 。 今年他准备参加武汉的全马比赛 , 还曾想过考下国家一级运动员 。
以前跑步时 , 王文祯会听他喜欢的周杰伦的歌 。 但现在他基本不带手机跑步了 , 听听路上的声音 , 身后好像跟着一群看不见的伙伴 , 在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风景里呼吸、加速 , 感受强风在脸上吹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