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消化频道 抑酸“后浪”真来了,看看它走过了怎样的“探索之旅”!


消化疾病抑酸治疗领域“后浪”真的来了~
今年五四青年节时 , 央视4分钟宣传视频“后浪”寄语年轻人 , 刷屏整个朋友圈!不管自然界、人类社会 , “迭代更新”这个词在哪里仿佛都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 对于消化疾病抑酸治疗领域 , 亦是如此 , 这不 , “后浪”真就来了!
全新机制抑酸药物——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伏诺拉生新近于中国大陆重磅上市 , 30多年曾被质子泵抑制剂(PPI)主导的抑酸治疗领域无疑被推向了一个崭新时代!从化合物发现到进入一、二、三期临床研究 , 这位消化界抑酸“后浪”朝气蓬勃 , 难掩其青春气息 , 最后一路“奔”向患者 , 十多年艰辛与凯歌并济 , 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洗礼?让我们一起踏上伏诺拉生临床研究探索之旅……
抑酸新纪元的开启
既往抑酸时代中 , PPI在反流性食管炎(RE)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但也面临诸多难题 , 如抑酸不足导致黏膜愈合率低、停药后复发率高等[1] 。 此外 , PPI要求餐前服用、半衰期短 , 使很多患者存在夜间症状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带来疗效个体差异也不容忽视[1,2] 。
新一代抑酸药物伏诺拉生的出现为解决这些困境提供了可能 。 伏诺拉生通过竞争性阻滞K+与H+/K+-ATP酶的结合 , 因其高度的酸稳定性可长时间停留于胃壁细胞中 , 加之半衰期长 , 故具备快速、高效、持久抑酸的特点[1] 。 2019年12月18日 , 伏诺拉生登陆中国大陆 , 获批第一个适应证RE , 这款药物无疑将为中国RE患者带来全新治疗体验 。
伏诺拉生临床研究探索之旅
从首次人体药理学I期研究到临床III期 , 伏诺拉生连连过关斩将 , 在RE治疗中不断呈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其优良特质显露无疑 。 为期十余年的临床研究旅程 , 不仅全方位展示了伏诺拉生的多种药理学优势 , 更为它的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循证医学基础 。
I期临床研究——抑酸初探
日本和英国两项I期研究显示伏诺拉生可快速达峰、强效抑酸 , 不同剂量伏诺拉生的血液达峰时间(Tmax)均≤2小时 , 半衰期长达8.8h , 给药第7日24h胃内pH>4/5 HTR(持续时间占比)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 最高可达100%[3] 。
另一项I期研究彰显了伏诺拉生首剂全效的特点 , 给药第1、7天受试者胃内24h pH值曲线大部分重合(图1) 。
医学界消化频道 抑酸“后浪”真来了,看看它走过了怎样的“探索之旅”!
本文插图
图1:相比艾司奥美拉唑 , 伏诺拉生给药后第1、7天24h抑酸曲线大部分重合
伏诺拉生夜间也可持久抑酸 , 给药第1、7天夜间胃内pH 4 HTR达到67.9%和75.2%[4](图2) , 此项结果也为伏诺拉生可有效改善RE患者的夜间症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医学界消化频道 抑酸“后浪”真来了,看看它走过了怎样的“探索之旅”!
本文插图
图2:相比艾司奥美拉唑 , 伏诺拉生在第1、7天的pH4 HTR更高
(左:全天 , 右:夜间)
II期临床研 究——崭露头角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组、剂量范围研究 , 纳入日本66个研究中心的超过700例RE患者 , 按照1:1:1:1:1随机分入伏诺拉生5、10、20、40mg/d组和兰索拉唑30mg/d组 。
研究结果显示 , 伏诺拉生所有剂量的4周黏膜愈合率达到了92.3%~97.0%不等 , 均非劣效于兰索拉唑组 , 且明显改善烧心症状;对于LA-C/D级RE患者 , 伏诺拉生≥20mg剂量组在第4周时黏膜愈合率为100% 。
研究根据在第4周进行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 确认20mg QD为RE的推荐治疗剂量(图3) , 该剂量治疗LA-C/D级RE患者4周的黏膜愈合率达到100%[5] 。
医学界消化频道 抑酸“后浪”真来了,看看它走过了怎样的“探索之旅”!
本文插图
图3:伏诺拉生 20mg QD第4、8周对于LA-C/D级RE的黏膜愈合率达100% , 为治疗RE的推荐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