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人生十二记 喝牛肉记

1
小说家格非在他的新作《月落荒寺》中有一段关于当下最著名的岩茶“牛肉”的描写 , 这部凸显大量物质细节的新作 , 据说本质是描摹北京各种自诩高端的小团体人群内部的精神荒芜 , 所以愈发显现物质的繁杂 , 乃至多余 。
无论是喝酒 , 吃饭 , 养花还是听音乐 , 都有一种滞重感 , 包括轻灵的喝茶 , 也不免重大 。
岩茶人生十二记 喝牛肉记
文章插图
泡茶者在书房里拿着纸扇 , 正在给炭炉的炉膛扇风 , 他这么解释:“要说今天这壶茶 , 还真不简单 , 单说这茶叶 , 得是武夷山一百零三岁的周桐和老茶师亲手烘焙的牛栏坑肉桂 , 光有好茶不行 , 还得有好水 。 农夫山泉够可以的了吧 , 人家偏偏说不能喝 , 非得是内蒙阿尔特山特供的五藏泉 。 就差到芭蕉上去扫雪了 。 好水有了 , 却不兴搁在电水壶里煮 , 还得备上潮州枫溪的红泥炉和沙銚 , 炭呢 , 得是意大利进口的地中海橄榄炭 。 你说这费劲的 , 等着吧 , 等你这銚水烧开了 , 我们家老宋给大家泡的这壶杭白菊 , 早就把大家给灌饱了 。 ”
“砂銚的水煮开后 , 李绍基端坐在茶几前 , 准备泡茶 , 绍基随身带来一套景德镇青花茶具 , 每只小茶杯上均有二十四节气的字样和应景图案 , 每人认领一只 。 ”
随后是称茶 , “李绍基从锡罐里取出几矬茶叶 , 郑重其事放在电子小天平上秤重 , 随后他取来公道杯 , 不锈钢茶漏和龙泉青的小盖碗 , 依次取出放在鸡翅木的茶海上 , 开始洗茶 。 曾静见大伙都不说话 , 就笑着揶揄道 , 你说这都是什么毛病 , 好好的茶叶 , 非要洗上两遍 , 好不容易烧开的一壶水 , 又是烫 , 又是洗的 , 临了还剩下几滴到嘴里 。 ”
岩茶人生十二记 喝牛肉记
文章插图
如此矫揉做作的一壶茶 , 喝起来倒是几笔闲笔 , 一个说醇厚 , 能感受到茶汤里的西西里阳光 , 另一个说和她常喝的“江油茉莉”没什么区别——格非这段铺陈开来的笔法 , 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笔风 , 累赘地活在细节里 , 本就是中国人的日常 , 这一段 , 让人想到《红楼梦》、《金瓶梅》里的繁华盛景 , 茶是这么不苟且地喝的 , 喝的人却未必不苟且 。
这些年出没的茶圈多 , 看了这段文字 , 真感觉描写的非常对 , 也非常不对——对的是 , 京城豪客们确实装腔作势地这么喝茶 , 不对的是 , 这么喝茶的 , 一定是二三流的茶客 。
越虚张声势 , 倒越放弃了真味 。
里面有哪些不对?
先说茶就不对 。
牛栏坑肉桂是近些年的岩茶中的极品 , 可越是这种茶 , 越不可能由老人制作 , 何况一百零三岁的老人家 , 炭火焙茶是一道需要精气神的工艺 , 也是岩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 非要精壮的中年人 , 有手艺 , 有气力 , 才能焙的一手好茶 。 老人家口歪眼邪 , 最多是口头说说 , 被人记录当年做茶的传奇——这种传奇大约最适合传播 , 大多数靠耳朵喝茶的人尤其爱听此类故事 , 所谓靠耳朵喝茶 , 就是听谁说的好 , 说的厉害 , 就觉得这茶好——而不是靠身体本能喝茶 。
岩茶人生十二记 喝牛肉记
文章插图
下一个漏洞是潮州枫溪产的红泥炉和沙銚 , 这潮州红泥 , 其实做成“品茶要物”的泡茶壶最好 , 而不是生火的炉子——潮州朱泥壶 , 与宜兴紫砂不太一样 , 泥质更细腻 , 泡当地的凤凰单丛 , 乃至岩茶都是绝对好物 。
上好的红泥 , 不太会做成炉子 , 当地的风炉 , 倒是白泥居多 。
接下来的盖碗也不对 , 高手一定不用盖碗泡茶 。 盖碗为瓷器 , 擅长将茶叶中的好味坏味全盘逼出来 , 武夷山本地茶叶评比的时候会用盖碗 , 因为要知道茶的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