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的王族——大理段氏( 二 )


在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等政权的频繁更替中,杀戮和动荡一刻也不停地接憧而至,使得苍山洱海区域一片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困苦不堪。统治者们则不遗余力的拉拢地方实力派,获取各大姓支持,以稳固自身政权。在这种情况下,武将世家出身的段思平先是被郑氏大长和授予幕览(地方州府统兵副将)官职,后来又被赵氏大天兴、杨氏大义宁晋封为通海节度使(云南玉溪通海县),统辖滇东诸部,成为掌握实权的地方豪强。
后唐天成四年(929年),杨干贞废黜赵善政自立为帝,起先比较重用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但是后来杨干贞之弟杨诏阴谋夺位,于是向杨干贞进谗言说段思平有帝王之相,不可不防,意在使杨干贞猜忌疏离段思平,让两人反目,从而削弱杨干贞的实力,为自己夺位创造条件。
杨干贞果然中计,疑虑惶恐之下于是派人前往通海追杀段思平。当时善巨(云南永胜)郡守高方和段思平交好,得知消息后提前通知段思平离开通海躲避追杀,段思平于是藏匿到自己舅父的部族中,后来辗转来到善巨郡,投奔高方。而段思平逃离通海后,杨诏立即动手,废黜了杨干贞,软禁于羊苴咩城皇宫中,自己则登上了大义宁皇帝的宝座。
段思平在善巨的时候,依靠高方和自己的弟弟段思良的协助,在滇东地区积蓄实力,发展军队,扩充势力范围,并对当地百姓提出了“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的修养政策,以获取他们的支持和拥戴。经过在滇东地区数年不懈发展,段思平的势力扩充很快,也获得了大多数军民百姓的拥护,当时滇东各地都纷纷传言:“凡牧牛、牧马,鸡鸣犬吠等处,皆云段思平将为王!”段思平已经拥有了起兵推翻杨氏大义宁政权的条件和底气。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正月,经过七年多的准备,段思平联合滇东黑爨三十七部,再加上弟弟弟段思良和善巨郡守高方的部众、以及地方豪强董伽罗的鼎力支持,正式起兵向杨氏大义宁政权发起进攻,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抵达羊苴咩城下。杨诏死守羊苴咩城数日后,因城内守军纷纷趁乱逃跑和投降段思平军,在绝望中自杀,被他软禁七年的前任皇帝杨干贞弃城出逃,也被段氏军队擒获(也有说下落不明的),大义宁灭亡。
段思平灭大义宁后,在部属的拥戴下于羊苴咩城登基称帝。因为段思平生于喜洲大厘城,同时当年南诏后期曾经改国号为“大礼”,所以段思平采取谐音,建国号为“大理”,建年号“文德”,立国都在羊苴咩城(云南大理市西),这一年,是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就是大理国开国皇帝,他所建立的“大理国”,历史上称为“前理”。
彩云之南的王族——大理段氏
文章插图
协助段思平建国的诸多部属:弟弟段思良、善巨守高方、滇东豪强董伽罗等纷纷获得赐封和领地,段思良赐封辅政王弟,深得段思平信任和倚重;高方赐封为为岳侯,以巨桥(云南晋宁)地方为其家族世袭领地;董伽罗晋封宰相,赐成纪(云南永胜)地方为其家族世袭领地。高、董两姓此后成为大理新的权臣家族,地位仅次于段氏皇族,延续权势数百年。
段思平称帝七年后,于后晋天福九年(944年)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为帝,即大理第二代皇帝文经帝。段思英追尊父亲段思平为神圣文武皇帝,上庙号太祖。
后晋天福十年(945年),文经帝段思英因为提高母族杨氏家族势力,导致引起国内大族董氏不满,于是董氏首领董伽罗联合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发动政变,废黜了文经帝段思英,由段思良承袭皇位、登基称帝,即大理第三代皇帝——大理太宗。段思英则在崇圣寺剃发出家、修行佛法,这是大理第一位出家的皇帝,崇圣寺也是金庸作品中“大理天龙寺”的原型。
此后,大理皇位在大理太宗段思良的后裔中传承了七代,分别是:
第四代:至道广慈皇帝段思聪(段思良之子)
第五代:应道皇帝段素顺(段思聪之子)
第六代:昭明皇帝段素英(段素顺之子)
第七代:宣肃皇帝段素廉(段素英之子)
第八代:秉义皇帝段素隆(段素廉之侄)。宋天圣四年(1026年),段素隆在位四年后,主动禅位,在崇圣寺出家为僧,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段素真。段素隆是大理第二位出家为僧的皇帝,也是第一位主动禅位出家的皇帝。
第九代:圣德皇帝段素真(段素隆之侄)。宋庆历元年(1041年),段素真在位十五年后,把皇位禅让给孙子段素兴,追随伯父秉义皇帝段素隆的脚步,也在崇圣寺出家为僧,这是大理第三位禅位出家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