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狐医生什么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和特点、如何选择使用


在前文中我们知道降血压药有6类 , 常用的一线药物有5类 , 前文已经分别介绍了2类:《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本文来介绍临床上常用的第3类降血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什么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即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 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而降低血压的的一类药物 , 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抗高血压及其他心肾疾病的治疗 。 ARB的作用机制
(一)为了能较好地理解ARB的作用机制 , 先来简单地介绍几个医学概念:
我们人体的血压、水与电解质的平衡等内环境相对稳定 , 其主要是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来进行调节的 。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由一系列肽类激素及相应酶组成的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 , 主要功能是调节和维持人体血压、水、电解质的平衡等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 病理情况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参与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机制 。
2、血管紧张素原(Ang):是RAB系统中的重要成员 。 分为血管紧张素I(AngI)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 。
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包括AT1、AT2):血管紧张素II通过这两个受体对血压和人体内环境等进行调节 。
AT1主要分布于人体的血管、心脏、肾脏、脑、肺及肾上腺 。 其作用包括:促进平滑肌收缩(血管收缩 , 升高血压) , 醛固酮、儿茶酚胺、精胺酸加压素释放 , 调节体液量 , 促进细胞增殖 。
AT2主要分布于人体胚胎组织 , 部分分布于脑和肾上腺髓质 。 AT2的作用与AT1恰恰相反 , 调节组织生长 , 促进分化 , 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
以下示意图 , 简单明了地解读上文和本文介绍的ACEI和ARB两类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 。
飞狐医生什么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和特点、如何选择使用
本文插图
(说明: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二)ARB的作用机制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降压机制是阻断AngⅡ效应 。 与ACEI相比 , 此类药直接作用于AT1受体 , 拮抗AngⅡ的升压作用 , 因而抑制AngⅡ的作用更完全更彻底 。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肥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部分阻断AngⅡ的形成 , 对上述的心、、肾疾病产生了显著的治疗效应 , 但一部分病人由于干咳等副作用难以耐受 , 从而研制出阻断AngⅡ效应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用于受体水平 , 可抑制各种途径生成的AngⅡ 。 从而比ACEI类药物更能完全有效地抑制RAS 。 ARB分类
目前上市的ARB为非肽类药物 , 都是针对AT1型受体的 , 依据结构可分为2类:
1、联苯四氮唑类 , 包括氯沙坦(losartan)、缬沙坦(valsartan)、厄贝沙坦(irbesartan)、坎地沙坦酯(candesartan cilexetil)及他索沙坦(tasosartan) 。
2、非联苯四氮唑类 , 包括依普罗沙坦(eprosartan)及替米沙坦(telmisartan)、奥美沙坦(olmesartan) 。
目前已经有临床应用报道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12种之多 , 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氯沙坦 , 其次是缬沙坦 , 两药的不同在于后者可用于肝功能不全的病人 。 ARB药用特点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许多与ACEI相同的特点 , 但无干咳的副作用 。 不引起咳嗽主要是因为其对ACE无作用 , 不会影响P物质和缓激肽的降解 。 但同时也因减少了对这些物质的降解而失去了血管扩张作用、以及PGI2(前列环素)和NO(一氧化氮)的增多作用 。 但是很多研究认为:AT1受体被阻滞后增多 , 后者作用于AT2受体 , 再通过缓激肽或P物质促进PGI2和NO增多 。
PGI2(前列环素)是血栓素的对抗剂 , 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和舒张血管的作用 , 故可以防止血栓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