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亿华通于民:从0到1的进化升级之路( 二 )

多年发展 , 亿华通先后参与或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20余项燃料电池重大专项课题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GEF示范项目 , 并参与多个世界级重大活动的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运营 。 现已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 , 涵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各个技术领域 , 并取得众多科技创新成果 。 截至2020年初 , 亿华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近60项、软件著作权近70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8项 , 其中国家级行业标准7项 。

目前 , 亿华通已形成以自主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为核心 , 包括双极板、电堆、整车控制器、智能DC/DC、氢系统、测试设备、燃料电池实验室全套解决方案等在内的纵向一体化产品与服务体系 。 建立在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的全新一代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 产品覆盖30kW-100kW , 提前完成国家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目标 ,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自主开发的全系列测试服务体系为众多主流商用车企燃料电池实验室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

凭借过硬的技术及产品优势 , 亿华通与宇通、福田、中通、申龙、苏州金龙、安凯、中植、东风、重汽、陕汽、北汽、广汽、长安等国内30多家主流车企合作 , 推出客车、物流车、乘用车等全系列车型 。 此外 , 为服务2022年绿色冬奥的举办 , 亿华通也积极研制了相应产品 , 配套车辆已于去年年底完成冬奥环境测试 。 目前 , 搭载亿华通产品的车辆已经在北京、张家口、郑州、上海、苏州、成都等多地投入运营 , 单车累计行驶里程近12万公里 。

创新合作双路线功能环保两不误

与传统燃油汽车和纯动力电池汽车相比 ,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噪音小、行车平顺、提速快等优点 。 另外 , 还具备三大独有优势:一是燃料加注时间短 , 续驶里程长 。 以12米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为例 , 加氢只需要10分钟 , 续驶里程可达到300-400公里;二是清洁无污染 , 整车排放物仅有水蒸汽 , 运行过程中还能够净化及加湿空气 , 每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行1天净化的空气能够满足200名成年人1天的呼吸量;三是环境耐受性强 , 搭载亿华通产品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能在-30℃-60℃环境下正常运行 。 此外 , 在车辆报废后的无害化处理方面 , 由于氢燃料电池电堆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或金属 , 所以处理成本低 , 不会造成泄漏 。 而动力电池汽车中锂元素的活跃 , 使其报废处理成本高 , 并会造成报废后污染 。 于民表示 , 氢燃料电池汽车可与纯电动汽车形成互补 , 轻载、短途选择动力电池 , 重载、长途选择氢燃料电池 , 共同实现汽车领域“0”排放 。

目前 , 包括欧、美、日、韩等在内的国家都已锁定氢能发展战略 , 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 我国在《“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中 , 明确提出将“氢能与燃料电池”作为战略任务大力发展 。 全球范围看 , 目前氢能产业已步入市场化初期 。 截至2019年底 , 全球已建成加氢站近500座 , 氢燃料电池汽车2.5万辆 , 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已超过6000辆 , 建成加氢站61座 , 预计2020年底可建成100座 , 氢能产业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

在氢能产业全球化浪潮推动下 , 亿华通采用“自主创新+国际合作”路线 , 从产业协作和产业布局两个维度着手发展 。 产业协作层面 , 亿华通与全球优质供应商、研究机构合作交流 , 吸引国际创新要素 , 借鉴顶尖企业的成功经验 , 建立国际供应体系 , 借助海外研究院等提升公司氢燃料电池相关研发实力 , 并持续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产业布局层面 , 亿华通与丰田汽车、北汽福田达成合作 , 共同推出基于金属板技术路线的氢燃料电池客车 , 形成“自主石墨板+合作金属板”双技术路线并行模式 , 从而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