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家访谈 | 张文川:糖友为何脚麻如针刺( 二 )


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方面 , 现在常规的方法是使用神经肌电图检查 。 如果检查发现传导速度、波幅有所改变 , 结果阳性者可以明确诊断 。
但张文川教授指出:“肌电图阳性时往往病变进展已经较为严重了 , 我们需要早期可以作出诊断的方法 。 ”
QST两点辨别觉:在腿上两个较近的位点给予刺激 , 让患者辨别刺激点是一个还是两个 , 如果两点之间距离达到9毫米还不能辨别出来 , 就说明已经出现神经病变了 。
尼龙丝试验:将一根尼龙丝放在腿上 , 测试患者是否能感觉到 。
Footscan足底压力试验:人在行走时 , 脚底有5个着力点 , 正常情况下 , 脚会自己活动 , 5个着力点本能地发生改变 , 交替“工作” 。 但是 , 糖尿病足患者的这5个着力点不会发生改变 , 神经病变后失去了自我调控的能力 , 着力点固定不动导致这些部位长期受压 , 从而缺血坏死 , 发生溃疡、糜烂 。 所以 , 糖尿病足的发病部位常集中在大脚趾下、脚跟、小脚趾外侧等着力点 。 足底压力试验通过传输系统 , 让糖尿病患者在传输带上行走 , 压力传感器检测其着力点分布改变与否 , 就能明确诊断 。
形态检测
不同患者 , 糖尿病足的表现会有所不同 , 有些发生在脚底 , 有些出现在小腿;有些会有麻木感、灼痛感 , 有些感知觉障碍、下肢皮肤温度低、皮肤色素沉着等 。 明确了周围神经病变之后 , 病变的部位究竟在哪里?病变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呢?这个时候 , 就可以通过神经形态检查来明确 。
张文川教授介绍说 , 神经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神经水肿、变性的位置 , 神经走行的通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神经卡压的部位等 , 从而精准定位病变神经 , 辨别神经水肿具体发生在哪根神经、局部水肿还是全程水肿 。 “超声检查没有创伤 , 患者容易接受 。 而两点辨别觉检查方法简便无创伤 , 也容易被患者接受 。 这两种检查方法都易于推广普及 , 联合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足 。 ”
显微手术拯救神经
以往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 , 主要是控制血糖、营养和修复神经、避免外伤 , 外科治疗则主要是在出现下肢溃疡、烂脚后给予创面换药 。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 控制血糖是必要的防治措施 , 但是不能逆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 。
有研究发现 , 神经在下肢的走行过程中 , 有3个关键的卡压点 , 松解这些卡压点之后 , 神经的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 , 神经递质的流向就会通畅 , 内层神经的氧离子浓度上升 , 患者的感觉功能、平衡功能就会有所恢复 。 一旦神经功能恢复 , 自我保护意识恢复了 , 就不太容易跌倒、烫伤 , 发生溃疡、截肢的比例也就明显下降了 。
据悉 ,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在欧美多家医疗机构及九院神经外科开展的多中心联合统计结果显示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过外科三联式解压手术治疗后有效率达到80% , 疼痛缓解率达到87% 。
张文川教授并没有局限于三联式手术 , 而是对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展四联式或二联式手术 。 他介绍说:“三联式手术是在患者的腿上做三个切口 , 对三条神经的易卡压部位进行松解 。 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人这三条神经都发生了病变 , 或者不止这三条神经发生了病变 。 ”他根据病人神经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 开展了两个切口或四个切口的手术 , 并对手术理念进行了三大提升:靶神经手术、去交感神经化、防黏连措施 。
靶神经解压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精准定位靶神经及其卡压部位后 , 在显微镜下将神经通行的管道打开 , 再剥开神经外膜、内膜 , 然后进行神经解压操作 。 根据靶向神经来决定手术切口 , 既避免了遗漏病变神经 , 也避免了对无病变神经的过度治疗 。
为了防止打开的神经通行管道术后形成疤痕组织而对神经造成新的卡压 , 张文川教授还在术中采取了防黏连措施 , 包括防黏连液体和防黏连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