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馨蓬:从仇英《竹院品古图》看晚明的文人雅集( 六 )


由于明代饮茶方式的转变,在茶盏的偏好上,追捧质精式雅、易于保温、可观茶色的白釉盏。“宣庙有尖足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世庙有坛盏,中有茶汤果酒,后有‘金箓大醮坛用’等字者,亦佳。他如‘白定’等窑,藏为玩器,不宜日用。盖点茶须熁盏令热,则茶面聚乳,旧窑器熁热则易损,不可不知。”33宣德和嘉靖官窑的白釉盏精雅,器壁厚重保温性好,釉色洁白可观茶色,推为上品。因点饮散茶前需将茶盏烤热,而古瓷盏不耐热易损坏,故宋代定窑等白瓷盏不宜日用。
小结
雅集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聚会形式,通常围绕诗词曲赋的唱和酬答、琴棋书画“四艺”的切磋交流和艺术品鉴赏、宴饮游园等内容展开。明代中晚期的文人雅集内容丰富,参与人群广泛,召集次数多,呈现出空前活跃的时代特征。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明代文人文集、笔记、地方志等文献所作的梳理上。重在阐述名士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参与雅集的社会群体等方面,却对雅集内容本身不够重视。而运用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从物质文化史角度,对该论题的薄弱环节进行拓展。
[1](明)文震亨:《长物志》“序”,第1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2](明)董其昌:《骨董十三说》,见黄宾虹、邓实:《中华美术丛书(九)》二集第八辑,第260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年。
[3](清)郑板桥:《郑板桥集》“五 题画·石”,第170页,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5年。
[4](明)文震亨:《长物志》卷3“水石”,第89-90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卷·养鹤要略”,第508-509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西汉)贾谊:《惜誓》,见《新译贾长沙集》,第30页,台北三民书局, 1996年。
(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上卷“论古铜色”,第434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上卷,第423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明)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下卷·禅椅”, 第221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五“书画·六鉴赏”,第123-124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明末清初)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下“项墨林收藏”第214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同上。
(清)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3,第147页,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明)文震亨:《长物志》卷5“书画·裱锦”,第154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21(明)文震亨:《长物志》卷7“器具·匙箸”,第224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22(明)文震亨:《长物志》卷7“器具·箸瓶”,第224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23(明)陈洪谟《治世余闻》下篇卷2,第44页,中华书局,2007年。
24(元)王祯:《农书》“卷十·百谷谱十·杂类·茶”,见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丛书本二十二卷,原件藏浙江申图书馆。
25(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列朝·供御茶”,见《明杂史十六种》(八),第70-71页,中华书局,2013年。
26(明)文震亨:《长物志》卷12“香茗·候汤”,第379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27(明)文震亨:《长物志》卷12“香茗·茶垆汤瓶”,第382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28(明)文震亨:《长物志》卷12“香茗·择炭”,第387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29(明)文震亨:《长物志》卷12“香茗·洗茶”,第379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30(明)文震亨:《长物志》卷12“香茗·涤器”,第381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31(明)文震亨:《长物志》卷12“香茗·茶洗”,第381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32(明)文震亨:《长物志》卷12“香茗·茶壶 茶盏”,第382-383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33(明)文震亨:《长物志》卷12“香茗·茶壶 茶盏”,第383页,金城出版社,2010年。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
刘馨蓬:从仇英《竹院品古图》看晚明的文人雅集】本文曾经发表于《南方文物》杂志2018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