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冯天瑜:“封建”问题的来龙去脉( 三 )
在同一词形下 , 旧名变新名 , 不乏因革恰当的良例 , 如“科学”、“革命”、“共和”等等 , 新名所含概念既与旧名保持联系 , 又有合理的引申 , 并与对译的西洋术语所蕴概念相涵化 。 然而 , 大半个世纪以来 , “封建”由旧名向新名转换 , 在一些重要史家那里发生了文化错位——
甲、封建泛义(土地可以买卖的地主经济、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政治)不仅与本义(土地由封赐而来 , 不得转让买卖 , 政权分散、诸侯林立)脱钩 , 而且同本义指示的方向相背反;
乙、封建泛义又与相对译的英语词feudalism西义(封土封臣、采邑领主、人身依附、超经济剥夺)大异其趣;
丙、汉字词“封建”的上述泛义超出词形提供的意义空间 , 全然是外在强行注入的 。
用这样的新名“封建”作词干形成的新词组“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主义、封建时代”等等 , 也随之偏离正轨 。
于是 , 因为关键术语失准 , 一部中国历史的宏大述事 , 失却构制网络的坚实纽结 。 由此出发 , 史学界长期探讨的“中国历史分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延续”诸问题 , 都缺乏议论得以健康展开所必需的严密的概念座标系 。
文章图片
可见 , 新名“封建”概念的准确性问题 , 关涉到中国历史的框架构筑 , 兹事体大 , 笔者不得不沿“《春秋》责备贤者”故例 , 考究笔者十分敬重的某些前辈学人在何处失足 , 推原此一新名“形义脱节”、“名实错置”的症结所在 。
在追踪问题的来龙去脉之际 , 有一点似可预先排除:令“封建”含义泛化者不通古汉语及中国古史 , 或不谙西语及西洋史 , 方造成概念误植 。 事实上 , 将“封建”概念泛化的先生 , 大都饱读诗书 , 当然明白“封建”的古义是封土建国、封爵建藩;他们又多半熟识西文、西史 , 对feudalism的含义为封土封臣、采邑庄园 , 并不生疏 。 故“封建”泛化 , 决非由于论者不通古义、西义 , 而是另有原由的 。
因此 , “封建”概念被泛化 , 不单是一个语义学问题 , 更是历史学、文化学问题 , 可以总括为“历史文化语义学”问题 。 故单从词语角度讨论“封建”的古义及feudalism的西义 , 只廓清了论题外围 , 而尚未升堂入室、直逼要害处 。
了然于此以后 , 笔者决计另辟蹊径:在确认“封建”本义及西义的基础上 , 梳理“封建”概念演绎的轨迹 , 对其作历时性的动态研究 , 考察这个原本创制于中国 , 又由近代日本借以对译西文的新名 , 逆输入中国后逐步异化的具体过程 , 尤其用力于探讨几个导致概念变更的关键时段(如清民之际、五四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几年间)的社会—文化生态 , 以及在此种社会—文化生态下的语义迁衍 。
这一在古今沿革及中—西—日三语境间的溯源讨流 , 将构成本书主体 。 笔者愿与读者诸君一道 , 从概念的历时性演绎及中外对接的过程中窥探“封建”被泛化的社会—文化因缘 。 最后 , 提供一种改良设想 , 供诸君参考 。
一位语言学者说:“词义属于语言学范畴 , 概念则属于逻辑学范畴 。 ”本书题名《“封建”考论》 , 意在从“封建”词义的历史考证入门 , 进而在概念史的论析上展开 , 故联称“考论” , 也即由词义史之“考”导入思想文化史之“论” 。 笔者试图通过对“封建”从旧名向新名转变过程的辨识 , 为长期困窘于“名不正而言不顺”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提供一个厘清概念(正名)的思路 。
以上尝试可以称之一次围绕“封建”名目的“历史文化语义学”遨游 。 此游不尽如春游踏青 , 可以纵情领略“千里莺啼绿映红” , 有时还需要攀援山岩、潜入溪涧 , 或许不大轻松 , 但此番辛苦跋涉若能使诸君获得某种野趣 , 产生探求“深山更深处”的向往 , 以获得“封建”问题的真解 , 笔者将不胜欣幸 。
- 古籍从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来,康生的字是不如郭沫若的
- 古籍王磊:直播带货如何推进书画市场?
- 晓评三国汉末三国为什么废长立幼都会出大问题
- 善本古籍 如果一辈子只能看一本书一定是《红楼梦》
- #逝去的历史#还会不会割地赔款?封建社会是否会延长?,若清末出现强硬的皇帝
- 云说历史@关羽在蜀汉地位有多高?两本古籍给出答案:除了刘备谁都可以杀!
- #周武王#古籍中发现有关武王伐纣的离奇记载,一旦被证实,将改写整个历史
- 『青史文集』皇室不是用来推翻的嘛!,中国封建两千年为什么没有保留皇室
- 古籍■陈佳臻:元朝统一前六部设置考
- 历史研究@尽览国博珍藏古籍善本,足不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