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tly#OATLY全球CEO:植物黑科技牵手星巴克“闯”中国 疫情凸电商优势
文/福布斯中国
燕麦奶和咖啡的CP组合又多了一个新商业案例 。
上周起 , 星巴克在中国内地所有门店内出现了3款以植物燕麦奶为基底的饮品——燕麦拿铁、燕麦抹茶拿铁和限时新品莓莓燕麦红茶玛奇朵 , 这是其“GOODGOOD星善食TM主义”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 这家全球咖啡零售巨头开始引入植物膳食和植物奶饮品系列 , 进一步倡导可持续发展目标 。
在此之前 , 这个来自瑞典马尔默的燕麦奶品牌OATLY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 在中国进驻了逾2000家精品咖啡馆 。 这个自诞生以来就倡导可持续健康理念的植物奶品牌希望灌输给消费者这样一个想法——燕麦奶是牛奶最好的替代品 。
“与牛奶相比 , 燕麦奶的生产将会减少80%的碳排放 , 79%的土地使用量和60%的能源消耗 。 ”OATLY全球CEO Toni Petersson对福布斯中国表示 。
8年前 ,OATLY迎来了一位具有瑞典和日本血统的CEO , Toni Petersson这位连续创业者将OATLY的产品形象来了一次改头换面——“地下室的摇滚歌手”的新包装、专门设计的手写字体 , 赢得了更多千禧一代的审美喜好 。 不仅如此 , 他还让咖啡师参与产品口味的研发 , 推出了“咖啡大师”系列燕麦饮 。 咖啡店也成为OATLY走向世界的突破口 。
不过 , 接下去 , 它需要考虑的更多的也许是:如何走出咖啡店?
文章插图
Toni Petersson, OATLY公司CEO 。 图片来源:DR
植物黑科技
尽管最近几年OATLY才成为咖啡界的新宠 , 但它已经快30岁了 。
1990年代 , 瑞典隆德大学的教授Rickardste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种酶能让燕麦化成燕麦奶 。 而燕麦是北欧地区的传统食物 , 在当地随处可见 。
值得一提的是 , Rickardste的老师瑞典隆德大学教授Arne Dahlqvist在1963年发现乳糖不耐现象 。 而燕麦奶则可以作为牛奶替代品 , 来帮助人类解决乳糖不耐问题 。
需要说明的是 , OATLY燕麦“奶”是纯燕麦的植物饮料 , 而不是燕麦加牛奶 。 此外 , 不同于目前市场上很多燕麦“奶”是以研磨的方式制成 , 无法保留燕麦中天然的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 , OATLY专利的酶解技术 , 能够尽可能多地β-葡聚糖 。 这项独特的酶解技术可以使燕麦奶更香醇好喝 , 既可直饮也可搭配咖啡和茶饮等现调饮品 。 除了能够满足乳糖不耐消费者的需求 , 比起牛奶 , 燕麦奶脂肪含量更低、纤维更高 , 其富含的不饱和脂肪还有助于平衡营养膳食 , 降低胆固醇水平 。
随后 , Rickardste和Bj rnste兄弟俩联合创办了OATLY 。 对标牛奶 , 也成了OATLY的市场策略之一 。
不过 , Petersson强调 , 除了专有的酶解技术和在燕麦产品方面的经验 , 可持续性的生产方式一直是公司所有决策的驱动力 。 因为燕麦奶不仅是绝佳的牛奶替代品 , 也非常有助于改善地球环境 。
“OATLY始终坚持在公司生产、运营、管理和市场推广的各个环节都以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标准 。 从原料种植、运输、包装 , 到能源消耗、生产设施管理 , 我们追踪各个环节的环境影响数据 , 并基于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分享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 ” Petersson说 , 保持跟大众透明的沟通非常重要 。 这位深谙营销之道的CEO在加入公司之后 , 对企业的运作方式进行了一些调整 , 使其能够更公开、透明地与大众沟通 , 加强了对创意的投入 , 以更灵活地应对外部变化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DR)
从咖啡店出发
Petersson告诉福布斯中国 , 在很多市场中 , 植物奶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品类 , 而中国的消费者对此还知之甚少 。 而OATLY选择咖啡店作为其全球发展的主要渠道 , 是希望借由与咖啡师建立友好关系 , 再从他们的口中将OATLY的故事和理念 , 分享给他们的顾客和咖啡圈中的朋友 。
- 全球健身号瘦子增肌,牢记“3个要,3不做”,还怕不涨肌肉吗?
- 『无人问津』耗资800亿,曾是全球最大的人造岛,如今无人问津即将消失!
- 全球健身号一份科学减脂餐计划,坚持一个月,减掉10斤体重!
- 全球健身号减肥不等于减重!4个减肥原则,降低体脂率,让你瘦身成功
- 全球健身号原创 怎么做有氧运动更燃脂?学会3个方法,让燃脂效果翻5倍!
- 「蛋糕」全球最“唯美”的蛋糕,图二太逼真,最后一个简直就是强迫症的解药
- 科技日报全球首例!碳“C”环外悬生物人工气管,救了超长气管肿瘤患者命
- 「」李子柒刚宣布全球粉丝过亿,网友:李子柒的厨房太脏了,案板是黑的
- 咖啡全球都在囤积咖啡!悲催的职场白领还能靠什么续命?
- 傅博伟誉加加码“中国战略”!傅博伟升任CEO,将聚焦4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