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监察委员会」期待新生命——专访院士乔杰

?
「江苏省监察委员会」期待新生命——专访院士乔杰
文章图片
?
?
图为2月22日 , 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 刚刚走出隔离病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在“逆行者”海报前摘下口罩 。 李舸摄
从事妇产科临床三十多年 , 乔杰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您让我圆了做母亲的梦!”作为一位母亲 , 乔杰为许多人称呼她“乔妈妈”感到欣然 。 在武汉抗疫的66天里 , 她更加真切地体会着生命的意义 , 感受着特殊时期全社会对新生命的关注 , 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期待” 。
乔杰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81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 , 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工作至今 。 疫情期间 , 作为北医三院院长 , 乔杰带队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组建危重症病房 , 总结的孕产妇、儿童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纳入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 。
日前 , 本报采访人员对乔杰院士进行了专访 。
相约患者“钻石婚”时再聚首
问:作为妇产医生 , 您的日常工作是迎接新生命 , 武汉战疫期间 , 主要负责的是救治危重症病人 , 哪些人和事让您最难忘?
乔杰:最难忘的还是患者 。 我们病房最后出院的一对老夫妻 , 他们结婚已有53年了 , 老两口经历了长时间的治疗 , 终于核酸检测都为阴性 , 顺利出院 。 和他们道别时 , 大家相约等到他们“钻石婚”时再聚首 。 所以说 , 患者向我们展示了太多的美好与希望 。
我们所在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多是危重症患者 , 随着我们对疾病的认识逐渐增多 , 救治能力不断增强 , 患者的配合度也在提高 。 这个信心很重要 , 早诊早治还必须患者配合 , 比如上呼吸机 , 如果病人抵抗 , 呼吸效果就会差很多 。
起初 , 是我们给患者信心 。 我们这些主任、队长、院长都要轮流查房 , 看望每一个患者 , 握着他们的手说“咱们一起努力 , 你是有机会的” , 这种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意志 , 非常必要 。 此外 , 我们还尽可能征求其他患者同意 , 建立家庭病房 , 让同为患者的一家人住在一起互相关照、互相鼓劲 , 治疗效果会更好 。
我还难忘武汉人民竭尽所能支持我们 , 大家同舟共济 , 比如志愿者司机冒着风险每天接送我们 , 因为害怕传染家人都不敢回家 。 我们队伍撤得比较晚 , 但是 , 没想到离开武汉当天还是有那么多普通市民自发地来送我们 , 大家都很依依不舍 。 这种温暖 , 就是你知道你在为谁拼命 , 知道你背后有什么样的支持 。
问:医疗队中不少队员和您孩子年龄相仿 , 如何评价新一代?
乔杰:在这次战疫期间 , 我们队伍里的70后、80后真正成为了中流砥柱 , 90后也成长得非常快 。 大家都严守纪律、互相补位 , 真正是指哪儿打哪儿 。 无论是风险最大的吸痰、做支气管镜 , 还是喂饭、清理病人的排泄物 , 大家都毫无怨言 , 没有一个人后退 。
危重症救治面对的都是病情最危险的病人 。 我们的年轻医护人员既有长时间的辛苦 , 也有被感染的风险 。 我的任务除了需要把工作安排好外 , 还要把大家的生活照顾好 , 尽可能多一些关怀 , 让大家精神饱满地去工作 。 说件小事吧 , 来的时候特别匆忙 , 都没来得及理发 , 穿防护服头发太长就戴不住帽子 , 污染风险也会增加 。 我以前给儿子理过发 , 就提出帮忙给队员理发 。 大家为了鼓励我 , 夸我手艺不错 , 其实我心里有数 , 平时不常干 , 肯定效果一般 。 但是在那个时候 , 安全是第一位的 , 彼此间的情谊弥足珍贵 。
问:那您怎么带好身边这些年轻医生、护士?
乔杰:武汉之行 , 虽然异常艰难 , 但也让我们收获颇丰 , 这既是对年轻人的传帮带 , 遇到困难要奋不顾身、勇敢面对 , 同时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一个好医生、好护士一定是会总结、会分析的 , 不断去解决临床面临的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