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以杜凤治为例,看清代新官上任前的经济压力

有读者留言 , 希望御史写一篇关于清代新官上任的文章 。 之前这样的文章已经写过不少 , 不过多为制度方面的 , 没有交代一些细节问题 。 这一次就以知县为例 , 来讲一讲新官上任的经济问题 。
【爱历史】以杜凤治为例,看清代新官上任前的经济压力
文章图片
所谓的新官上任 , 具体是指首次授予官职的 , 而非晋升、调转 。 按清制 , 候补知县进入吏部铨选程序后 , 本人是必须留在京城待命的 , 一旦通过铨选就可以拿到官凭赴省上任 。
为了让读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御史便以同治年间广宁知县杜凤治为具体事例 , 来讲一讲他拿到官凭以后 , 是如何解决上任前的经济问题的 。
杜凤治上任前的经济情况
杜凤治的情况很有代表性 , 他是举人出身 , 咸丰五年获得拣选知县的资格 。 和众多的候补官员一样 , 他在京城呆了整整10年 , 期间尝试了各种途径 , 做了种种努力 , 但实授仍然是遥遥无期 。
【爱历史】以杜凤治为例,看清代新官上任前的经济压力
文章图片
同治四年三月 , 杜凤治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实授 , 分发广东任知县 , 他与二十七日在吏部领取上任凭证 , 凭证上注明:“本年八月初七日到任” 。
关于新官上任 , 朝廷是有时间限制的 , 以任所路途远近为标准 , 一个月至四个月为限 。 清初时期这个制度执行得很严格 , 一旦出现延期的情况 , 就要受到处罚 , 甚至要被革职 。 但晚清时期 , 几乎形同虚设 , 官员上任延期见怪不怪 。
杜凤治的上任凭证上规定的是100天 , 但他没有马上出发 , 而是在京城耽误了四个月 , 直到八月初三日才启程 , 到了广宁上任时已经是十月二十四日了 。
杜凤治之所以在京耽搁四个月之久 , 不是他挑肥拣瘦 , 主要原因就是缺钱 , 此时的他身上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 。 这并非个例 , 清代候补官员在京等候拣选期间 , 除非是大富大贵之家 , 绝大多数的候补官员 , 和杜凤治并无二异 。
【爱历史】以杜凤治为例,看清代新官上任前的经济压力
文章图片
官员没钱上任的这一现象 , 让不少人看到了商机 , 当时京城的各大钱庄以及商人 , 便以极高的利息借贷给这些新任官员 , 久而久之在官场上就有了“拉债”的叫法 。 实际上 , 大多数新官上任 , 都少不了要和这些人打交道 。
杜凤治得缺后 , 主动上门拉京债的不下四五十人 , 但杜凤治认为利息太高 , 没有达成共识 。 这个行业里头是有规矩的 , 以乾隆年间为例 , 如果借债5000两 , 那么到手的只有2500两 , 称“对扣” 。 晚清时期 , 这个比例更小 , 到手的仅有2000两左右 , 而且还有许多的附加条件 。
六月二十九日 , 杜凤治终于拉倒了京债 , 说定借4000两 , 对扣 , 实际到手2000两 。 不过借款人提出了要求 , 需派出一人作为杜凤治的长随 。
【爱历史】以杜凤治为例,看清代新官上任前的经济压力
文章图片
然而 , 杜凤治这笔借款还没有离开京城就已经花光了 , 因为按官场惯例 , 新官上任少不了各种孝敬 。 不幸的是杜凤治借来的2000两银子 , 连孝敬的费用都不够 , 更别提路上的开销 , 以及到任时的花费了 。
无奈之下 , 杜凤治又继续拉京债 , 前后共借了五次 , 借款数额近万两 。 到了这步田地 , 杜凤治似乎已经看开了 , 反正已是债多不愁 。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 , 就是躺平 。
从杜凤治拉京债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启示
【爱历史】以杜凤治为例,看清代新官上任前的经济压力】1、清代地方官自上任之初 , 便已陷入债务危机 。
官员到外地上任借债不是清代独有的 , 唐代就有类似的情况 。 后来的宋、明时期 , 朝廷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 所以也出台了一些措施 , 规定新任官可以在户部暂支两个月的俸禄 。 而到了清代 , 朝廷则没有任何表示 , 于是拉京债的现象就十分普遍 。
【爱历史】以杜凤治为例,看清代新官上任前的经济压力
文章图片
账其实是很好算的 , 杜凤治不过七品的广宁知县 , 年俸仅有45两 。 雍正以后实行养廉银制度 , 广宁也不是一个肥缺、要缺 , 养廉银仅为600两 。 这样算下来 , 杜凤治的合法年收入不过才645两 。
而杜凤治的债务却高达上万两 , 要想还清这笔钱 , 不吃不喝也要15年 。 更何况不吃不喝是不现实的 , 实际上这点微薄的薪水 , 根本不够一年的开销 , 杜凤治还需要自掏腰包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贪污受贿、权钱交易也就顺理成章了 。 杜凤治还算是有良心、有品行的人 , 尚能懂得节制 。 可即便这样 , 他也不能不法外伸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