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听《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吴晨说透商业和科技的未来,疫情之下


[上观新闻]听《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吴晨说透商业和科技的未来,疫情之下
文章图片
题图:拥有177年历史的《经济学人》
1843年 , 《经济学人》创刊 , 宣布将“致力于一场严酷的斗争 , 一方是勇于向前的理智 , 另一方是阻挡我们前进的无知———此等无知毫无价值且怯懦” 。
作为《经济学人·商论》的执行总编辑 , 吴晨近日出版了首部个人文集《聚变:商业和科技的前沿思考》 , 在这部文集中 , 他将如何继承《经济学人》传统 , 展现深刻洞察和知性、智性的思维方式?
[上观新闻]听《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吴晨说透商业和科技的未来,疫情之下
文章图片
吴晨
「思想市场」
■20世纪70年代 , 全球80%的资产仍然是有形资产 , 而现在 , 80%的资产已经变成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成为主导让吸引和保留人才成为城市规划、治理的重中之重
上书房:您在书中提出了“思想市场”这一概念 , 能解释下是什么意思吗?
吴晨:这要从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的保罗·罗默教授说起 。 他第一次把知识和创新列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 , 即在传统的两大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体力劳动)之外 , 增加了人力资本(以教育年限来衡量)和新思想(以专利来衡量 , 强调创新)两大要素 , 从而形成四要素增长理论 。
新增的两大要素 , 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 。 什么是无形资产?根据《没有资本的资本主义:无形经济的兴起》一书中的定义 , 无形资产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专利、品牌、商业机密、专有技术 , 也可能是企业的特定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 也涵盖社会资本和制度设计 , 当然也包括对员工的培训 。
发达市场正在经历从后工业时代向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无形资产变得愈发重要 , 它们本身也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无形资产 。 在20世纪70年代 , 全球80%的资产仍然是有形资产 , 而现在 , 80%的资产已经变成了无形资产 。 这是全球经济经历的最大改变 。
但是 , 相对于有形资产市场 , 无形资产市场要弱小得多 , 所以我提出“思想市场”的概念 , 呼吁、鼓励形成无形资产交换和交流的市场:一方面鼓励开放式创新 , 让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思想和创意有相互碰撞和激发的机会;另一方面鼓励对无形资产产权的保护 , 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挖掘无形资产的价值 , 通过交易给予无形资产创造者足够的激励 。
上书房:类似的市场是不是已经出现了?比如版权交易市场、大数据交易市场 。
吴晨:从狭义的、交易的角度来说 , 是的 , 远远不够 , 我们需要一个更广泛、更富活力的思想市场 。
比如 , 我们可以思考这个问题:既然经济分工的专业化带来了生产的大规模与高效率 , 全球化的外包与贸易带来了低成本与高效率 , 那么 , 思想领域是否也可以提升专业分工的程度?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托马斯·马龙提出“超级专业化”概念 , 认为脑力劳动也可以像体力劳动那样细分 。 这种细分已经在共享经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每个人的富余时间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 。 他甚至还提出了创建“竞赛网络”的构思 , 就是参照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网络 , 让思想的“供应商”相互之间既竞争又合作 。 当然 , 这涉及一个问题 , 即如何约定标准和规范 , 让思想可以彼此匹配 。 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好的基础设施一样 , 支撑“思想市场”发展的标准、规范和社会共识也是支持无形资产成长的基础设施 。
上书房:我们看到 , 特斯拉开放无人驾驶平台 , 谷歌对安卓平台开源 , 他们为什么要放弃对特定知识产权的保护?
吴晨:因为他们都意识到 , 围绕特定开源技术构建一个拥有合力、生机勃勃的产业集群 , 比单纯收割特定技术的版税要划算得多 , 这其实是对公司所专注领域更好的保护 。 能够持续推动开放式创新的企业 , 一定是能够有计划地链接起公司外部的思想与创意并从中受益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