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人墨客的诗意节气( 二 )


同时,还有一些唯美的经典诗章,把夏至后各节令的景色描述得淋漓尽致。如北宋诗人孔平仲的“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描写大暑的天气,热得连飞鸟都不敢在户外飞行,因为鸟儿也担心被烈日灼伤;树上鸣叫的蝉都会在阳光下自燃而烧焦。
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过了立秋,候鸟南飞,萧瑟的寒风勾起绵绵不断的愁绪。
“伊人思君,异客思归。”李显辉说完,便吟诵了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早秋客舍》,“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独向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不光思乡,且亦忧民。
在李显辉看来,最典型的诗句就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虽没有描写具体的节令,却借写秋天,写出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寒露时节,各地秋色斑斓、美不胜收。杜牧在登高望远时诗兴大发,写下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王昌龄在《斋心》中写道,“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于惬意之中展现了菊花的美。不过,因已至深秋,王安石写下“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表达了衣服“换季”的烦恼,唐代诗人白居易通过“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尤青。”描写了秋凉万物渐衰的景象。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诗出自《诗经》,作者是先秦无名氏,借着在秋风摇曳着身姿的芦苇,芦苇叶上凝聚着的霜花,诉说白露的到来。李显辉解读道,诗人来到了河边,为的是追寻心上之人,同时心生对大自然的美好眷恋。
将白露时节的大自然描写得生动鲜活的,在李显辉看来,莫过于唐代诗人卢殷。“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在卢殷的这首《悲秋》中,大雁越飞越远,几声蝉鸣从树上传来,仿佛是在感叹寒冷的天气,台阶下几株凋零的兰花好似还有一丝气息,手中用来驱赶热风的扇子也渐渐没有了用处……
旧雪未及消 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 檐头冰钟乳
立冬之夜,是怎样的景象?
“寒炉、月白。”李显辉说,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笔下立冬夜的两大关键词,他在《立冬》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诗人用“冻笔”两字说明夜冷,用与炉火琼浆相伴,微醉中将一地月光当成雪迹的描写,来抒发夜虽然寒,有酒有诗的满足感。这中,让人感知立冬之冷,更使人感到一个云游诗人的思乡之情。
小雪,意味着雪期伊始。唐代诗人岑参的雪,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而唐代诗人柳宗元的雪,则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狂风怒号,冷日不暖,人与人相见不敢言,只能蛰伏在家,清心寡欲,拂麈相对,可见大寒的寒冷。李显辉认为,这一点,在宋代哲学家邵雍的《大寒吟》中,描写得淋漓尽致。“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品读文人墨客的诗意节气
文章插图
品读文人墨客的诗意节气
文章插图
品读文人墨客的诗意节气
文章插图
刘为强/摄
大庆日报采访人员 王翠
【来源:大庆日报】
品读文人墨客的诗意节气】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