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是场骗局 温室效应是真的吗

竺可桢作为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上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研究》,曾梳理研究5000年来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其得出的结论是,公元前3千年,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 。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摆动范围为1一2℃ 。中国气候在第七世纪的中期变得和暖,那时正是中国隋唐时期,国都长安无雪无冰 。唐朝时代,生长季节也似乎比现在长 。植物生长需要有合适的温度,温度升高有助于延长中国北方植被生长时间 。
欧洲从上世纪70年代起,环保主义日益盛行,这股思潮起源于北欧和德国,很快就风靡欧洲,影响力向全球蔓延 。此后数十年,一些环保主义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影响日益深入 。本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问题成为欧洲各国积极关注的国际问题 。欧洲对于环保问题一直都是走在最前面,抛开环保主义本身,更深层次原因是欧洲在环保技术上的领先,从而催生出新的产业,并且通过环保问题提高经济发展的门槛,增加后来者的追赶难度 。


温室效应是场骗局 温室效应是真的吗

文章插图
来自于网络


《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条约,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可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美国为何不签,不是美国环保技术不如欧洲 。主要是因为该协议影响美元石油的核心利益 。美国自从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为了保持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美国拉拢沙特,将美元与石油挂钩 。全世界都需要石油,而石油需要美元作为货币进行交换 。而《京都议定书》表面上看只是碳排放问题,但是其与石油美元息息相关 。减少碳排放,要求改变当前化石能源的主流地位 。如果全世界以后不用石油,那就意味着美元也丧失了国际货币的地位,而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 。其实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因此,美国对于碳减排一直是三心二意,当初被欧洲给忽悠了,后来感觉上当,就不跟欧洲不玩了 。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而这一规定,签约的发达国家很快就达到了,规定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 。
《京都议定书》的减排协议于2012年届满 。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讨论了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我们的态度是,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会议最后的结果就是,将参会国一分为三,只有工业国承担减排任务,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承担减排任务 。同时还给工业国家留了个口子,如果完成不了,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发展中国家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没完成目标的发达国家给完成好的发达国家交点钱也可以 。这次的成果寥寥 。美国这次又没有签,成为唯一没有签的工业化国家 。
《京都议定书》感觉没啥号召力了,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的统一安排 。《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签署国不需承担强制性的减排责任,可自行制定和执行减排任务,即便不达标也没有惩罚措施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约束性的国际协议,等特朗普上台后又退出了,也成为迄今为止唯一退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 。
温室效应是场骗局 温室效应是真的吗

文章插图
来自于网络
一晃时间到了202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预定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由于疫情原因被延期了 。今年8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警告:世界正处于“灾难”边缘,指出1.5摄氏度作为一个关键的临界点,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超过这个值,极端干旱、山火、洪水和粮食短缺的风险将急剧增加 。世界必须在2030年之前大幅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才能防止地球达到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的关键阈值 。也是老调重弹,没啥新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