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嗜酸如命?湘西人为什么就这么爱吃酸的?( 三 )


湘西:嗜酸如命?湘西人为什么就这么爱吃酸的?
文章插图
▲在湘西 , 好像什么肉都能入腊 , 这只美味的腊鸭 , 也征服了人们的味蕾 。插画/文一图/《地道风物·湘西》
有了腊肉 , 一旦来了客人 , 可以随时招待 。 实际上 , 湘西人的厨房里并不止只有“肉” , 猪舌、猪蹄、鱼、鸭、鸡 , 均可入腊 。 300多年前 , 清人顾彩在《容美纪游》中记载:“就松间打火做饭 , 使者出所持干鱼、鹿腊 , 席地张伞食之 , 甚可口 。 ”
酸 , 湘西人的本命
在湘西 , 苗家侗家对“酸”味均无比热爱 , “三天不吃酸 , 走路打蹿蹿” 。
湘西:嗜酸如命?湘西人为什么就这么爱吃酸的?
文章插图
▲酸萝卜 , 越是简单越富有历史感的食物 。 摄影/孙建华图/《地道风物·湘西》
侗族人民甚至连腌肉腌鱼也要制成酸味 。 他们将土猪肉和塘里的土鲤鱼宰杀后抹上粗盐 , 外面再裹上蒸熟的糯米饭 , 放入坛中 , 封好 。 糯米在腌制过程中开始发酵变酸 , 鱼肉也渐渐酸了起来 。 封存半年后 , 鱼肉便可做到“开坛即食” , 不需下锅烹饪了 , 吃起来并无腥气 , 反而是酸中的鲜甜充盈口腔 , 对于许多外省人而言 , 这是一道有点挑战性的美食 。
另一种方法是 , 拌以细碎的糯米粉或玉米面分别一层层放入罐中腌渍 , 一个月后就可以取出食用了 , 可以油炸、火烤、蒸煮 , 还可以炒小红椒吃 , 尤以油煎炸最可口 。
湘西:嗜酸如命?湘西人为什么就这么爱吃酸的?
文章插图
▲侗家酸鱼制作过程 。 插画/文一图/《地道风物·湘西》
如果进入武陵山深处的吕洞山 , 当地热情的苗族阿妈或许还会邀请你品尝更为惊悚的“虫”菜 。 这里溪涧众多 , 水中一年四季都有鱼虾和各种昆虫 , 仿佛天然的蛋白质宝库 。 春季有桃花虫、瓢瓜虫;夏季有螃蟹、虾米、草鞋虫;秋季有白漂虫;冬季有水蜈蚣、趴岩鱼等等 , 苗家阿妈随时都可以将它们变成一盘好菜 。
湘西:嗜酸如命?湘西人为什么就这么爱吃酸的?
文章插图
▲炸蜂蛹 。 插画/文一图/《地道风物·湘西》
捉虫儿是门技术活 , 当地人三四岁便开始跟随父母下溪沟捞虫儿鱼儿 , 深谙其习性 。 像水蜈蚣 , 又叫“水夹子” , 它长着一双形似钳子的颚 , 容易伤着手 , 抓它时就得避开这对钳子颚 。 油锅烧热后 , 水蜈蚣下锅 , 油炸至透黄 , 再配以姜葱干辣椒 , 外皮脆香 , 里边肉质细嫩略甜 。 湘西花垣、德夯等地的村民把许多水生昆虫的幼虫统称为“桃花虫” , 每年三月桃花盛开之时 , 春水尚冷 , 早有人兴致勃勃穿着高腰雨靴 , 拿着纱网 , 站在河中捞虫 。 只要在水中张开纱网 , 将三角锄刨几下 , 虫子们就尽入囊中 。
“桃花虫”模样丑怪 , 生长在溪石下 , 对水质、水温要求极高 , 仅存于无污染的溪流中 。 晒干后 , 要先炒到六成熟 , 之后再放入辣椒、大蒜 , 翻炒一会儿 , 即可出锅 。 看上去多少有些可怕的“虫菜” , 对外地人来说总会有些犹疑着不敢下箸 , 然而却是出门在外的湘西人心心念念的地道家乡味 。
豪爽 , 湘西菜的性格
若要论刀工精细 , 摆盘精致 , 湘西菜绝对要排除在外 。 这里原本就是讲究大块吃肉 , 大碗喝酒的豪迈之地 , 菜当然也随了这性情 。 而湘西的大部分农家 , 火塘上吊着的一只铁锅 , 就装下了所有的菜 。
湘西:嗜酸如命?湘西人为什么就这么爱吃酸的?
文章插图
▲火塘终年不熄 , 梁上的腊肉随吃随取 。 图/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