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嗜酸如命?湘西人为什么就这么爱吃酸的?( 二 )
文章插图
▲春日的嫩社蒿 , 是社饭里的精髓 。 图/图虫·创意
社饭制作并不复杂 , 把蒿草洗净、剁碎 , 揉尽苦水 , 小火焙干 , 然后与腊肉、艾蒿、野蒜、荠菜等辅料掺和糯米在灶上蒸煮而成 。 从前 , 社饭是家庭的独有食物 , 各家都有不同的口味 , 如今 , 在网上也能买到真空包装的社饭了 。
初春时节 , 山中最早开花的是山姜子(也叫山胡椒、山苍子) , 满树鹅黄的小花清新了山谷 。 它的果实也是幼小的 , 形如花椒 , 因为富含柠檬酫 , 所以散发着柠檬的气息 , 介于花香与果香之间 。 人们采摘回去 , 和菜籽油一同熬煮 , 就会得到一罐气味芳香浓烈的山姜子油 , 平时吃粉面时放一点 , 再加剁辣椒 , 风味十足 。
文章插图
▲金银花是来自雪峰山的馈赠 。 摄影/李锋图/《地道风物·湘西》
不止蒿草和山姜子 , 一座大山能够提供的食材实在太多 。 椿芽、竹笋、金樱子、地木耳、野紫菜、野蘑菇、野猕猴桃……每个季节都能收获来自大山的礼物 , 丰富着人们的餐桌 。
养猪 , 腊肉是最好的归宿
湘西的许多乡镇仍然有着养猪的传统 , “看猪”甚至也是当地一些孩子的童年功课之一 , 因为这些猪通常处于半放养状态 , 孩子们常常赶着它们去收割后的稻田里、水草丰美的山上觅食 。 这可不是个轻松活儿 , 稍不留神 , 猪就跑得没了踪影 。 湘黔交界处的边地小镇麻阳郭公坪乡 , 就流传着“麻阳十八怪 , 猪比狗跑得快”的俗语 , 可见猪们的健壮非比一般 。
文章插图
▲猪猪这么可爱 , 当然要做成腊肉腊肠 。 图/图虫·创意
当地人并不爱饲养“良种猪” , 抱怨吃太多饲料 , 长得太快 , 肉质也不好 。 本土猪——当地称“小样猪” , 虽然个头小 , 平腰直背 , 又爱一年四季在外狂奔 , 尝百草 , 喝山泉 , 形同野猪 , 不挑食 , 也不怎么生病 , 反而肉质紧实 , 油而不腻 。
等到腊月 , 天气越来越冷 , 就到了宰杀年猪 , 制作腊肉的时候了 。
人们除留下一部分新鲜猪肉过年吃以外 , 将剩下的切成三五斤大小的一条 , 擦抹椒盐粉后 , 装入大缸腌渍 。 湘西腊肉宽度都是有标准的 , 太窄留不住水 , 太宽腌不透 , 所以3-5厘米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
文章插图
▲对肉食爱好者来说 , 腊肉应该是湘西最值得期待的美味了 。摄影/李锋图/《地道风物·湘西》
七八天后 , 将腌渍好的肉条悬挂在火堂上熏烘 , 肉条下置一烘笼 , 暗火燃着茶壳、橘皮、松果、谷糠、柏叶等 , 烟气袅袅 。 数月的熏烘后 , 肉条变得油中透红、红中透亮 , 不见烟灰 , 颜色更加好看 , 于是可将腊肉贮藏起来 , 或藏在谷堆、谷壳中 , 或藏在稻草、锯木屑里 , 或挂在通风干燥的壁板上 。
文章插图
▲刀起刀落之间 , 粗粝的外表下藏着柔软的内心 。摄影/李锋图/《地道风物·湘西》
传统腊肉一般在农历冬至到立春这段时间加工 , 此时湘西地区气温和相对湿度较低 , 有利于微生物生长 , 也有利于腊肉的干燥 。 烟熏烘烤不仅能保证肉不会变质 , 还会形成腊肉特有的烟熏风味和色泽 , 微生物会在肉的表面生长 , 产生微量的乳酸和蛋白酶 , 从而分解肉中的蛋白质 , 产生大量的风味成分 , 当肥肉变成金黄色 , 瘦肉变成亮黄色 , 腊肉特殊的鲜味就生成了 。
- 「珍珠」《鬼吹灯之怒晴湘西》中鹧鸪哨一次金刚伞都没有使用,而《龙岭迷窟》中却多次使用
- 【炎仔卖面】教你做湘西雷打鸭,碎嫩可口、焦香四溢,只需一口便会爱上
- 『黄金茶』4月13日 五大直播平台带你“云”享湘西宝藏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