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两百年」老伯脑梗昏迷十小时奇迹般恢复意识,这家医院多学科联动打通生命通道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在老百姓的传统认知中 , 脑梗昏迷10小时 , 即便急救成功 , 患者完全恢复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 大概率是终身卧床不起 , 甚至成为植物人 。
但在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 却有一名脑梗10小时的患者在多学科协作诊疗下 , 奇迹般恢复了意识 , 术后仅仅2周竟已开始锻炼行走 。
严重脑梗 , 生命危在旦夕
3月19日下午 , 平湖一院急诊室接到120指令 , 一名神志不清的患者即将送到 。
很快 , 做好准备的急诊室接到了64岁的患者戈老伯 。 根据临床表现 , 医生考虑可能为脑卒中 , 遂快速为患者做了头部CT , 排除脑出血后判断为脑梗 , 急诊医生马上联系了浙江医院脑科中心主任万曙医生 。
通过远程会诊 , 万医生认定患者供应脑干的脑血管或大血管闭塞 , 需要马上启动血管造影 , 紧急开通血管 , 否则可能很快死亡 , 同时他立即从杭州出发赶往平湖 。
一个半小时后 , 当万医生到达平湖一院时 , 造影结果已经出来 , 果然跟他的判断一致:左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 脑血管上端供血基本不见 , 右侧椎动脉上端也有狭窄 。
在家属的配合下 , 万医生带领团队立即为患者实施微创血管开通手术 。
万医生说:“这个手术有两个风险 , 一是打通时 , 血栓斑块可能掉下来到远端彻底堵死 , 形成血栓加栓就更难疏通了;二是打通了 , 由于原来血供不够局部血管缺血过久导致病变 , 血液一流通可能会冲开病变部位 , 造成脑部大出血 , 这是致命的 。 而脑干脑梗不及时在窗口期开通的话 , 死亡率达70%~80% 。 ”
导管在血管狭窄处安放了球囊 , 血流通畅后 , 万医生突然发现血管上端还有重度狭窄 , 堵塞接近90% , 而原来的狭窄处堵塞达95%以上 , 正是这一连串病变导致了脑血管接近于零供血 。
“后面的狭窄由于缺血前期是看不到的 , 只有打通前端血管供血后才能发现 。 ”万医生说 , “我们马上决策 , 导管通过已安装的球囊再在远端狭窄外安装一个支架 。 ”
幸运的是远端脑血管没有血栓堵塞 , 手术很成功 。
康复科及时介入 , 助力患者早恢复
进入ICU时 , 昏迷了10个小时的戈老伯生命体征极差 , 只有右手2根手指有反应 , 靠呼吸机插管维持呼吸 。
在ICU的全力监护下 , 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 3月22日拔掉了呼吸机插管 。
“但是坚持到25日 , 患者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还是很差 , 我们打算切开气管再次插管 , 但是二次插管对病人的风险就更大了 。 ”ICU病区主任姜建平医生说 。
这时 , 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浙江医院平湖分院常务副院长许强宏果断带领3月中旬刚成立的康复科介入治疗 。
“我们强调早期床边康复 , 在ICU准备二次插管前 , 康复科第一时间介入改善了患者的呼吸状况 , 避免了二次插管 。 ”康复科主任吴爱萍医生说 。
在患者插着胃管 , 身上还有多种监护仪器的情况下 , 康复科的医护人员们每天扶患者起来 , 帮助进行专项带管训练 , 帮助身体各项功能恢复 。 仅3天 , 在康复科的协助下 , 患者的自主咳嗽和自主吞咽能力恢复 , 脱离了危险期 , 于3月29日转入普通病房 。
姜医生说:“以前康复没这么早介入 , 恢复期更长 , 后遗症更多 , 现在康复介入早 , 病人在ICU没有二次插管 , 避免了并发症 , 康复效率就增加了 。 ”
按照传统认知 , 戈老伯的家属以为老人后半生肯定是神志不清卧床不起 , 没想到术后仅10多天 , 人已经完全清醒 , 可以坐起来 , 甚至已经在锻炼行走 。
【「手术两百年」老伯脑梗昏迷十小时奇迹般恢复意识,这家医院多学科联动打通生命通道】万医生表示 , 这个病例本身不算特别 , 重要的是这是多学科联动的一个典型病例 , 在救治过程中各个流程衔接相当完美 , 从120到急诊室、脑科、远程会诊、ICU、康复科通力协作打通流程 , 各个环节及时到位 , 卡着关键节点无缝衔接 , 整个多学科协作诊疗的体系建设相当完善 , 这才是整个病例成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