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TB:老板,来份肠粉


『用洁白的米皮镌刻着历史 , 囊括着南粤的市井文明 。 』
文/刘旭
头回吃肠粉 , 是在大学宿舍旁的京通快速辅路上 。 凛冽的冬夜 , 小吃摊沿着人行道一字排开 , 长龙似的队伍里 , 有两家笼罩在腾腾热气里 , 一家是麻辣烫串串 , 另外一家稍显陌生 , 招牌上写着广式肠粉 。 我果断选了后者 。
老板手法娴熟 , 盛出一勺米浆 , 均匀地倒入平整如新的铁盘里 , 与此同时 , 他打上颗鸡蛋 , 淋上些肉沫 , 之后像合上抽屉似的 , 把平托着晶莹米皮的蒸笼插进屉中 , 热气氤氲 。 之后 , 他擦擦手 , 同我聊了起来 , 闲话间 , 混着蛋香和肉香的米皮就好了 , 老板用塑料铲刮下玉白的米皮 , 置入盒内 , 淋上些酱油 , 放上两颗小菜 , 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
我迫不及待地开盒便吃 , 前几口有些囫囵 , 因为饿 。 但后几口就开始细细品味起来 , 广式酱油的咸鲜 , 外带着些清甜 , 给此肠粉奠定了鲜味至美的基调 。 刚才见证了蒸制全过程的米皮 , 入口极嫩 , 同时又很滑口 , 有点儿吃布丁的感觉 , 在料汁的调和下 , 精彩不已 。 料汁不抢戏 , 米皮也不出风头 , 二者和谐适配 , 以飨口舌 。 鸡蛋在热力下幻化成蛋花 , 包裹着肉馅 , 在口腔中施展魔力 , 肉香蛋香米香 , 三味融合外 , 还有惊喜的弹牙之感 。
三联美食TB:老板,来份肠粉
本文插图
图 / 摄图网
吃完 , 身子尽是暖意 , 我和老板攀谈起来 。 他说他是山西人 , 早年在粤打工 , 这把手艺是跟着老广学成的 , 所以在味道上不会差太多 。 我应和着点点头 。 他拾掇着用具 , 然后长叹一声 , 说道:“不过 , 北方不太认这吃食 , 我这是最基础的抽屉肠粉 , 单纯图个快字 , 只是效率高 , 走个量 , 但要想实打实地吃肠粉 , 还得去广东 , 别看这小小的肠粉 , 讲究大了 。 ”
说者无心 , 但听者有意 , 我从那天起 , 就一直记挂着肠粉 , 想探探其中奥秘 。 我的人生信条是 , 为了享用正宗的吃食 , 纵使跋涉又何妨 。 于是我去了广东 , 旅游顺带吃肠粉 。
吃之前 , 我先大概了解了一下肠粉的历史 , 有备无患 , 等吃的时候 , 和人谈起 , 不至于露怯 。 发现肠粉的前身发端于唐代 , 最初叫做油味糍 , 与现今的做法别无二致 , 由于诞生在龙龛道场 , 所以又名龙龛糍 。
到了清朝时 , 乾隆游江南 , 特地吃了回龙龛糍 。 由此可见 , 吃货在美味面前都是一致的 , 没有身份的区隔 。 吃的时候 , 乾隆爷对肠粉赞不绝口 , 说嘴里的食物爽、嫩、滑 。 吃毕 , 他品评道:这糍口感上有些像猪肠 , 就叫肠粉吧 。 最高权力者的赐名 , 当然有权威效果 , 这食物也就这么在南粤大地流传开了 。
如今大街小巷开得都是肠粉店 , 让人从朝霞吃到日暮绝非难事 , 置身于其中 。 这食物像是城市的见证物 , 用洁白的米皮镌刻着历史 , 囊括着南粤的市井文明 。
三联美食TB:老板,来份肠粉
本文插图
【三联美食TB:老板,来份肠粉】
图 / 视觉中国
别看肠粉烹调简易 , 门派却众多 , 在这个领域里 , 争锋相对的有两支力量 。 一个名曰广式 , 另一个隶属潮汕 。 广式肠粉还能细分 , 除了我最早吃的那个抽屉肠粉外 , 还有布拉肠粉和窝篮肠粉 , 顾名思义 , 三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制作方式 。 老饕都明晰 , 形式和内容相辅相成 , 所以殊异的做法赐予味蕾的一定是不同的体验 。
窝篮肠粉手法古老 , 师傅的举手投足间尽是历史的光影 。 他将米浆倒入篮子上 , 篮子由竹篾制成 , 形制扁平 。 他像个街头艺术家似的旋转起竹篮 , 米浆向四方散去 , 均匀分散开来 , 之后再精心地撒上馅料蒸熟即可 。 此等做法隐现高明之处 , 在于可通过离心的旋转 , 过滤掉米浆中的水分 , 米浆趋干 , 蒸出的米皮也就更有稻谷的香气 , 刚出锅 , 就有迷人的米香四溢开来 。 口感上也会更为筋道 , 唇齿与它相遇 , 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美妙韵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