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民日报:中医别丢了自信
本文插图
来源 | ****
中医一直处于被审视、被验证、被质疑、被改造的境地 。 增强对中医的文化自信 , 才能在继承和弘扬中医的同时 , 让中医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 。
一位中医博士读了8年中医 , 女儿发烧 , 下了几服药都不见效 , 最后还是到西医院去输了液 。 连他自己都承认 , 学了这么多年中医 , 基本上不会看病 , 因此也不太信中医 。
本文插图
01
其未可治者 , 未得其术也
其实 , 在中医院校毕业生中 , 很多人都掌握不了“望闻问切” , 没学到中医看病的真功夫 。 正如《内经·灵枢》所云:“其未可治者 , 未得其术也 。 ”这句话意思是 , 没治好病 , 是没掌握治病的方法 , 没掌握治病的要领 。 《思考中医》的作者刘力红感叹:“中国各中医大学五十年没有培养出一个像样的中医药人才 。 ”
在古代 , 学中医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 人们常说 , “秀才学医 , 笼中抓鸡 。 ”范仲淹也有一句名言:“不为良相 , 便为良医 。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40岁才学医 , 民国名中医恽铁樵38岁时弃文从医 。 现代中医名家岳美中25岁开始学中医 , 自学成才 , 曾9次受命为外国领导人治病 , 为中医赢得了声誉 。
现代人普遍认为学中医难 , 主要是因为中医院校教育走了样 。 例如 , 院校教育使用的是教材不是医古文 , 而是经过翻译的白话文 。 这一翻译 , 不仅文字变了味 , 而且经过现代逻辑的梳理 , 甚至连意思也南辕北辙 。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 不同的语言 , 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 。 嚼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 不去读中医原著 , 就无法准确地领悟原意 。 例如 , 阅读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 ,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看到“青蒿一握 , 以水二升渍 , 绞取汁 , 尽服之”时 , 受到启发 , 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 , 由此发现青蒿素 , 最终登上著名的拉斯克奖领奖台 。
本文插图
如今 , 很多中医院校学生由于缺乏深厚的国学功底 , 学习中医倍感艰难 。 面对阴阳五行等陌生观念 , 他们常常一脸茫然甚至抗拒、排斥 。 中医发源于古老的东方文明 , “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是其思想认识论的哲学基础 。 现代思维不仅给人们理解东方文化设置了障碍 , 也给中医的语言表达造成了困扰 , 导致大学生们无法建立起中医的思维体系 。 一名中医如果缺乏中医思维 , 照搬照抄书本知识 , 即使所用的药都对症 , 照旧治不好病 。
02
文化自信 , 中医自信
我国一些中医院校完全照搬了西医院校教学的模式 , 忽视了最根本的整体辨证思维 , 要求学生像西医学生一样进实验室 , 搞量化研究 。 中医院校招生大多以理科为主 , 在教学上又不重视甚至忽视古汉语教育 , 结果是中医理论被简单化为概念 , 学生靠死记硬背学中医 , 根本体会不到中医的伟大和神奇 。
中医的不自信 , 其实源于文化的不自信 。 20世纪以来 , 学界在相当大程度上将“西学”与“国学”当作相互对立的两个门派 。 从梁启超到陈独秀 , 都认为中医不科学 , 这些错误认识一直沿袭至今 。 如果在骨子里深藏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 中医将一直处于被审视、被验证、被质疑、被改造的境地 。 德国一位学者曾尖锐地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 。 ”中国人不能丢了文化自信 , 中医也不能丢了发展的自信 。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 具有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基础 , 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原创性战略优势 。 增强对中医的文化自信 , 才能继承和弘扬中医 , 让中医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 。
- 健康夏季炎热,中医都推荐的5种夏季养心食物,美味又营养,清凉一夏
- 老年生活报奇!小竹罐治大病,治服颈椎病/腰突/椎管狭窄,李村这家中医馆有点神
- 成都中医哮喘病医院成都中医哮喘病医院专家:教你正确应对“咳、喘、痰”
- 中医高医师40岁后的男人若出现5种表现,要注意,小心前列腺“盯上你”
- 中医妇科王医生男人经常掉头发,可能与4个原因相关,及时了解为好
- 中医本草30味“药食同源”中药功效列表,既可药用,又可食用,建议收藏
- 悦读中医艾灸这个穴位,解决难缠的寒湿腰痛
- 中医家脱发严重?医生:别担心,脱发也有解决的方法
- 国医学苑又怕冷又上火,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中医:引火归元是关键
- 张昶博士中医讲堂急性肩周炎怎样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