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的德系SUV』华裔病毒学家解读德国防疫:做对了什么,又错过了什么( 四 )


另外一个原因是德国的检测力度很大 , 找到了很大部分潜在的感染人群、轻症病人 , 确诊病人的基数大 , 死亡率自然降下来了 。 有些国家只检测发病或者病重的感染者 , 病例数涨得没有我们快 , 但是死亡率很高 。
但接下来德国可能会有更多的死亡事件出现 。 首先是养老院的病人 , 他们有基础疾病 , 年龄很大 , 不管是什么疾病对他们的打击都非常大 。 对于这群人 , 我们再好的医疗条件也不能够阻止死亡 。 其次 , 我们目前差不多已经到了新增病例的最高点 , 但是死亡事件的高峰有滞后 。 因为我们检测到新增病例的时候 , 病人刚开始发病 , 病程还要继续发展 , 他成为重症病人一般需要6到9天的时间 , 部分救治比较困难的重症病人会延期出现死亡 。
界面新闻:我注意到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相当于德国CDC)在3月25日修改了新冠的检测标准 , 取消了“病人必须在出现过新冠确诊病例的区域有过停留”这个要求 。 为什么在那之前这是一个硬性的标准?为什么后来决定取消?
陆蒙吉:没有任何一个医疗系统可以做到把所有人检测一遍 。 所以我们必须要科学地定义 , 是不是要检查 , 怎么检查 , 查完之后怎么办 。 对需要检测的目的人群的定义非常重要 , 假如定义错了 , 会做很多的无用功 , 消耗大量的资源 , 事倍功半 。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掌握所有病人的资料、来龙去脉 , 需要由它们去研究 , 合理决策 。
最早的病例主要是输入型的 , 那么我们可以去追踪它 , 但尚不需要去追踪德国本土的 , 因为德国本土传播非常少 , 进行普遍检查没有意义 。 到了3月25日要改变是因为 , 在3月16日德国宣布封闭边境、再把在外的德国公民撤回国以后 , 我们已经没有输入性病例了 。 所有的新增病例都是德国本土传播的病例 , 所以那个时候要改变策略 。
界面新闻:现在不少欧美国家设置高检测标准的主要原因是检测能力不足 。 据您在检测一线的经验来看 , 做新冠检测的难点到底在哪里?检测能力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陆蒙吉:所有系统都有上限 。 病毒传播是一个指数传播 , 但是我们的检测数量不是指数增长 , 最多是线性增长 。 所以 , 要用检测量去跑赢病毒传播量是非常困难的 。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全面检测 , 因为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 所以就必须定义好检测的目标是什么 , 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
德国大量检测的目的是把所有感染的人找到 , 以免他们再去感染年纪大的、有基础疾病的人 。 原则上 , 年轻群体可以不检测 , 因为大部分感染的年轻人都是轻症 。 但到了4月20日以后 , 可能我们也需要调整一下目标 , 是不是要把这些轻症年轻人也检测到、隔离起来?在这种条件下 , 就可以让社会逐渐全面开放 , 不需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 但是工作量和消耗也非常大 。
在德国 , 一个检测的费用约是200欧元 。 如果有医生同意 , 这个费用是医保来负担;也有一些公司开始提供自费检测服务 。 现在德国大概一天能做40万人次的检测 , 成本非常高 。 所以不能任意往上提 。 不过现在社会停摆 , 经济损失也很大 , 所以两者的经济成本相比较 , 也许扩大检测量还是一个更经济的方法 。
但检测能力的提升也是有极限的 。 因为检测涉及到人员培训、机器数量、试剂盒的数量 , 总有一天会把全世界的产能都耗光 。 所以这个方法还是要小心运用 。
口罩防护的心理作用更大 界面新闻:德国每日发布的新冠数据之中 , 并不包含康复患者的数量 。 为什么不统计?
陆蒙吉:这不是我们当前防疫最重要的问题 , 不应花费太多人力物力去做 。 病人康复出院有很多标准 , 为了确定这些病人是不是已经完全康复 , 我们需要给每个人做检测 , 有些地方还需要做两次核酸测试 , 这会消耗掉很多资源 , 没什么现实意义 。 这些病人康复了 , 没有什么问题 , 我们就不需要再去追踪他 。 目前最关键的是找到正在发病的感染者 , 控制传播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