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马镫的发明与中国古代骑兵( 四 )


当时中国骑兵的冲刺武器 , 大体上矛、戟并列 , 西汉以前戟可能更被重视 ,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善骑战 , 专用乌骓马 , 经常“被甲持戟”陷阵冲突 。 东汉时戟的使用渐衰 , 矛的使用越来越多 , 东汉晚期开始把骑兵专用的长矛称为矟(槊) , 东晋十六国以后矛矟完全取代了长戟 。 汉武帝时大力发展骑兵出击匈奴 , 适合骑兵马背上挥击劈砍的单手握钢铁长刀——环首刀迅速推广 , 刀、盾相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 。 此后 , 骑射、长矛冲刺、单手刀劈砍一直是中国古代骑兵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战斗方式 。
以上简要回顾了前马镫时代世界骑兵的情况 , 可知东西方骑兵马具的发展水平在那时基本同步 。 到了公元4世纪这个重要的分水岭 , 中国开始使用马镫 , 而西方没有 。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比较 。 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墓出土4世纪初的中国陶鞍马 , 与之比较的是4世纪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纪功柱雕刻的西方鞍马 , 二者马背上都有鞍 , 鞍桥都较高 , 但前者有个单镫 , 这之后中国很快又出现了双镫并普及开来 , 而后者晚了将近百年却仍然没有马镫 。
是什么因素促使中国骑兵在公元4世纪率先迈入了马镫时代?有一种观点认为 , 骑兵冲击战术是促使马镫发明和普及的因素 , 因为骑兵冲刺有很大的反坐力 , 促使骑手想办法更好地把人和马结合在一起 。 但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就使用冲击战术了 , 为什么没有同时催生出西方的马镫?又有一种观点认为 , 高马鞍是马镫发明的诱因 , 因为马鞍鞍桥高了 , 不便骑手上马 , 于是需要单镫以助上马 , 进而创出了双镫 。 但4世纪罗马的马鞍同样不低 , 为什么也没有催生出马镫?在讨论这个问题时 , 我们先看看4世纪以后中国骑兵面貌的变化 。
骑兵重装化浪潮在中国的兴起
公元4-6世纪 , 中国进入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 , 也成为世界上普及使用马镫的第一个区域 , 这时中国骑兵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 在4-6世纪的中国艺术品(俑塑、壁画、画像砖)中 , 出现了大量人和马都穿着甲胄的重装骑兵形象 , 这在此前是完全看不到的 , 与秦汉以至三国、西晋时期的艺术品以及其他文物所反映出来的骑兵形象是完全不同的 。 当时的人把骑兵战马铠甲(含马胄)称为“具装”“具装铠” , 把穿着铠甲的战马称为“铠马” , 把人和马都穿着铠甲的重装骑兵称为“甲骑具装” 。 据文献记载 , 十六国时中原地区的战争就大量使用重装骑兵 , 一些战役中获胜方往往缴获数千甚至数万匹“铠马” 。 当时重装骑兵在中国从北到南推广很快 , 到了4世纪晚期 , 即使在云南昭通那样当时比较偏僻闭塞的地方 , 墓葬壁画中也出现了重装骑兵队列 。
南北朝时期 , 重装骑兵在南北军队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 在战争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这时已普遍使用铁甲 , 人和马都穿着全套铁甲的重装骑兵防护严密 。 重装骑兵的大量发展和使用 , 说明加强骑兵的防护力成为时代的潮流 。 由此 , 骑兵的特点由原先的轻捷快速变为厚重缓慢 , 骑兵战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骑兵重装大大增加了马匹负担 , 难以耐久奔驰 , 与早期骑兵的迅捷骑射、快马冲击不同 , 此时重装骑兵的基本作战方式是 , 密集排列形成厚重的阵势 , “如墙而进” , 阵形推进的速度不快甚至有些缓慢 , 但具有强大的防护力和冲击力 , 攻势如排山倒海一般 。 这种战术把重装骑兵的防护力和冲击力统一于一体 , 以超强的防护力获得超强的冲击力 , 构成了骑兵重装化浪潮的本质 。
骑兵重装化浪潮与马镫的发明普及
陕西咸阳的十六国时期墓葬出土过一件4世纪釉陶铠马俑 , 其马腹两侧专门在马铠甲上塑出了马镫的图案 。 或许当年的陶艺工匠也明白 , 对于重装骑兵来说 , 马镫是不可或缺之物 。 试想 , 穿着全套甲胄的笨重骑士 , 要想跨上也披挂全套甲胄、同样笨重的战马 , 如果没有马镫的帮助 , 将会非常困难 , 而骑士要想在马背上骑行稳当并有效地使用武器进行战斗 , 不至于在格斗碰撞中轻易落马 , 如果没有马镫也会更加困难 。 因此我认为 , 这很可能是马镫于4世纪在中国出现并迅速流行普及的主要原因 。
4-6世纪马镫在中国的出现和普及 , 与骑兵重装化浪潮在中国的同步兴起 , 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可能是:一方面 , 骑兵重装化催生了马镫 , 促进了马镫的进步和普及;另一方面 , 马镫的发明使用促进了骑兵重装化 , 是骑兵重装化浪潮兴起的必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 , 于是形成了马镫流行普及和骑兵重装化浪潮同步推进的历史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