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到底好喝在哪里?喝不明白就看这里,照着做判断就对了( 二 )
而普洱茶的苦 , 又因其在口腔的停留时间不同 , 而成为茶叶优劣的判断指标之一 。 我们喝茶的都知道 , 茶苦不怕 , 怕的是苦而不化 。 凡好茶 , 苦味在口腔都是转瞬即化的 , 苦化之后 , 是源源不断的回甘享受 。 老曼峨就具备这样鲜明的特点 。
当然 , 茶的苦味也会在后期存放过程中 , 转化为其它物质 。
文章插图
▼ 涩感
我们常将苦涩当一个词语使用 , 但在普洱茶的品饮过程 , 苦和涩却是截然不同的 。 苦是味觉 , 而涩却是一种感觉 。 我们常感受到的涩 , 其形成机理是涩味物质在口腔内具有收敛性 , 刺激口腔黏膜“收紧” 。 决定涩感的物质主要是茶多酚 , 茶多酚亦是茶叶的重要组成元素 。
影响一款茶涩感的因素很多 , 可能是茶树品种 , 茶叶采摘时间 , 也可能是加工工艺 。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 , 小树的涩感强于古树 , 夏茶的涩感强于春茶 。 同样 , 涩感也会在后期存放过程中 , 转化为其它物质 。
▼ 回甘
回甘是一款好茶的重要指标 。 回甘往往与茶叶苦味相伴相生 , 我们常说苦尽甘来 , 似乎先有苦 , 再有甘 。 我们明显地感觉是 , 由苦到甜的味觉颠覆 , 在苦尽之后 , 回甘显得异常突出 。 而从真实的味觉感受来看 , 苦和甘很难说谁先谁后 。 苦和甘无非是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 , 谁表现得更突出一些 。
回甘的本质是多糖类物质的水解反应 。 正如我们常把苦涩当一个词使用 , 同样 , 甘甜被我们当一个词 。 但甜和甘却是有区别的 。 甜 , 是因为一开始茶汤里就存在甜味物质 , 而甘则是茶汤进入口腔后糖苷类物质经过水解 , 才存在的一种甜味 。
文章插图
▼ 生津
生津是一个非常享受的喝茶体验 。 我们说的“舌底鸣泉” , 形容的就是生津 。 生涩和涩感相伴 , 简单说 , 生津是一种应激反应 。 多酚类物质刺激口腔内壁 , 细胞收缩 , 从而分泌出唾液 。
▼ 茶气
喝茶时 , 我们常听人说茶气 , 但听得多了 , 总感觉“茶气”成了一种玄虚的说辞 。 站在理性的品饮角度看 , 茶气究竟是什么呢?喝茶时 , 我们“四碗发轻汗” , 会感觉身体发热 , 这其实就是茶气在影响我们的身体 。 说白了 , 茶气就是茶叶内的能量物质 , 在我们身体内部进行化全反应而释放的热量 。 这些能量物质就包括葡萄糖 。 但因人的体质不同 , 对茶气的感受能力也不尽相同 。
我们可以通过香气、甜度、苦味、涩感、回甘、生津、茶气七个因子 , 对一款茶进行评判 , 但很多时候 , 喝茶又是一个综合性品饮体验的 。 因此 , 在对普洱茶进行感官审美的时候 , 我们还需要考察五个综合指标 , 即纯净度、协调性、饱满度、稳定性和活性 。
文章插图
▼ 纯净度
茶是入口之物 , 因此纯净永远是第一位的 。 茶的纯净度 , 主要考察茶叶有无农残 , 重金属是否超标;茶叶是否干净 , 有无其它杂物;香气是否纯正 , 有无异杂味;汤色是否透亮 , 有无浑浊 。 只有在保证纯净度的前提下 , 我们谈论其它才是有意义的 。
▼ 饱满度
饱满度主要考察茶的内含物质 。 我们都知道云南大叶种普洱茶 , 其内含物质都是高于其它茶类的 。 但普洱茶又因其生长环境、树种、树龄等因素 , 内含物质也不相同 , 甚至非常悬殊 。 一款高饱满度的普洱茶 , 入口就感觉充实 。
而饱满度也直接影响到茶的后期转化 。 可以简单理解就是 , 饱满度是一款茶的底子 , 底子厚 , 越陈越香的可能性越大 。 我们之所以追求古树茶 , 一个原因就是古树茶内含物质高于大树、小树、台地茶 , 底子更深更厚 。
- :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到底有多强?如何支持非洲抗疫?国家卫健委回应来了
- #葡萄酒#有机酒、生物动力酒和自然酒到底有什么不同?
- 「酒精」“喝酒”对健身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 传染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到底有多强?回应来了
- 「健康食膳美食」玉米浓汤,味道鲜美可口,营养又好喝,家常做法
- 传染病:无症状感染者是如何产生的?传染性到底有多强?回应来了
- 【美食工坊】春天少不了鲜美的汤,这汤荤素搭配,倍好喝,喝完一碗想二碗
- 浪毛线■原创 跟着美食去旅行,陕西到底有多少种面,你吃过的可能只是九牛一毛
- @被确诊多囊,到底还能不能治好?
- 健身@斜方肌到底有多毁身材?吴谨言再瘦,也没有刘诗诗的一字肩美